随机物语
想到哪写到哪,很多想法大概也只是见闻的复读。但加入了随机的属性,或许能让这一切看起来有点独立且个人。
梦里不知身是客
做了一半的梦,依然受限于现实,所谓梦里的无拘无束,大概也只是潜意识的理想主义。
游戏AI
AI越来越智能,当AI作为对手,自然越聪明越好,痴呆站桩容易让玩家厌烦;但当AI成了队友,太过聪明反而凸显出了玩家的无能。
生活里正相反。
可惜往往事与愿违。
笔钝了
笔钝了,它从来也没锐过。
变傻了,你从来也没有聪明过。
相机永远照不出镜子里的美丽,镜子也照不出印象里的美丽。
信号传输是衰减的过程,但映照自我却恰恰相反。最内心的最模糊,照应出的虽然清晰得多,却也最不真实。
在自欺欺人的角度上来看,镜子和不带滤镜的相机罪大恶极。
Emoji
Emoji、动画表情和综艺节目里的花字一样,是装饰,也是空洞的最佳填充物。
但无法否认,Emoji和花字本身都是空洞的。和内容相比,这种冗余的形式一文不值。(也许有待商榷,参见邮票一节)。
我想起了刚上初中的时候,好多女生喜欢把青春疼痛文学的华丽辞藻搬到自己的作文里,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深刻。
我们假装深刻,却离深刻越来越远;我们害怕空洞,却成了另一种空洞的奴隶。
流量
不知道什么时候,身边的人都开了公众号。点击点赞粉丝量,摇身一变成了流量。
流量这词,原本是个物理概念,描述液体的单位面积下的移动。最早研究流量的对象无外乎是水。
恰巧有种粉丝也叫水军。原始定义和现代引申,完美的对应关系。
巴甫洛夫
我的闹钟是鸟鸣的录音。昨天下了一夜雷雨,早上雨停,鸟叽叽喳喳;意识模糊间,我听着声音起了床。
万幸中的不幸
沉船、坠机、瘟疫、战争,这些不幸往往会给予人们最大的冲击。
我们总是不愿相信,鲜活的生命在自然的环境中如此脆弱,以至于毫无预兆毫无准备。
灾难面前,不仅人人平等,人与动物也是平等的。鸡瘟来了,不管大鸡小鸡一律填埋;渔网来了,不管大鱼小鱼一概被捞。一只龙虾可以活五十到一百年。我们总是很难联想,这些被我们送入口的食物的生命意义,并不只是成为食物,它们也是妈生爹养,延续生命的方式和我们一个样。
从概率学看,人活着,就是被一大堆致命的随机事件筛选的过程。而作为“活着”这一状态,意味着幸运的事件发生的还是比不幸的事件多很多。
所以别说不幸中的万幸,要说万幸中的不幸。
漏尿
自由不是一件绝对的好事,至少在人类社会而言。现代文明是建立在约束人性而不是解放人性,这点毋庸置疑。两只雪豹不能居住在同一片雪山,两只老虎不能居住在同一片森林。自由和生态密度本就是一对天然的矛盾。当千万个人居住在一个城市里,注定要被规则约束。
乱扔垃圾的自由,破坏了社会公共卫生,应该被允许么?那乱扔言论的自由呢?
网络环境可以说很大,足以覆盖整个地球;网络环境也可以说很小,小到一个网站不过一个IP地址、几个服务器。所以当有人在网络世界倾倒垃圾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是在公共厕所随地方便,还是在海里畅游的时候漏了几滴尿。
染缸
用出生年代定义一个人群,绝对是一种简单而粗暴的分类法。用唯物主义的话说,忽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但仔细想来,一个年代的信息、物质总是大相径庭的。即使主观能动性,也要在受限的环境当中适应。
人终究是一条扔在染缸里的白布,即使再多彩,也跳不出染料的底色。
发霉的臭袜子
印象里上学时代的每一次考试,都要经历几个过程。
一是考试以后对答案。你做对我做错,几家欢喜几家愁。二是判卷结束比成绩。你的高我的低,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听说后来有人建议更改教育制度,学生们的分数是隐私,教师不得公布。但这并能改变什么。以上的几个过程全是学生自发,和老师放榜无关。大概有意识起,我就很讨厌这种活动。所以既不对答案,也不比成绩。但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依然被动的在这种优越感攀比中成为了目标,也在默默地寻找着目标。
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焦虑,也是印在DNA里的价值判断。几千年的科举考试,没有改变我们的民族文化,倒是催生这种畸形的优越感。以至于诞生了无数中举的范进,以至于诞生了嘲笑范进中举的看客们。
驾校考试以后,陌生人也都会凑过来问:“过了没有?”;春节过节,平日里素无交集的亲戚也突然热情起来:“挣多少钱?”。
幸福感约等于优越感,难怪我们的幸福感如此稀薄。
以至于幸福必须晒在阳光下,仿佛只有这时它才名副其实——如同一条在潮湿的角落里发霉已久的臭袜子。
貔貅
这世界的一切都是在循环着的。
地球上的原子就那么多,除了偶尔发射出的卫星和砸到地球上的陨石,物质的总量基本守恒。每个个体也不例外,“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是一种笼统含蓄的总结。
鲸鱼在它活着的时候,是一个巨大胃口的海鲜食客;等它死了,它的尸骸就成了一座巨大的海鲜市场。鲨鱼撕咬掉大的肌肉,小鱼吃掉骨头缝里的碎肉,更小的生物再降解掉其他的部分。
如果真有貔貅,它真的只进不出并且不生不灭;那这个世界上的物质会一直减少,直到只有一只代表世界的貔貅。
所以说,貔貅就是一种虚妄。更可疑的是它的信徒——它代表的不是美好的祝愿,是不加掩饰的贪婪。
子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知道集合论的话,谁的知识面也不是谁的子集。你总能找到你不曾知道的知识补集。
这句话的意义,一是人人平等,尊重每个个体的存在。
二是别试图去做百事通,别追求和别人的知识交集。它再大,你也总有需要请教学习的地方。而是应该追求与别人的差异:微观地看,是为了让你的存在对别人更有价值;宏观地看,是为了这个世界的一切知识的并集更大。
新闻
开放世界游戏里的地图上的迷雾,提醒玩家哪些地方有待探索。
迷雾是人为制造的,那里是什么,有什么,早已经决定;不因观察者的意志为转移。
但玩家走过,迷雾消失,这里便失去了吸引力。
现实世界是否有这样的对应呢?我打破脑袋才想出来,新闻。
新闻和游戏一样,和现实生活有某种相似性,却又疏远有距离。以至于你急不可耐的了解,熟悉之后却不想再停留片刻。
更可怕的是,还有一些有代入感的玩家,还自以为是的以为是游戏的救世主,杀伐决断全靠自己。
城堡里的公主
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觉醒,大家纷纷意识到,童话里被恶龙困在城堡里的公主是种不好的意象。公主需要自救,不能靠骑士。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不能只等着王子的垂青。
但王子和骑士呢?
他们在故事里甚至没有被提起。他们的存在只为了拯救公主,拯救是困住他们的另一只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