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知道两个人不合适,却不愿意分开?
“这跟某多多砍价一个道理!”
明知道套路很深,你离提现还有不知道多少步的距离。
但因为舍不得之前砍下的那些刀、找过的那些人、花过的那些时间。
所以,就算前路茫茫,可能会套路更多的人和时间,却依然还会硬着头皮,继续砍下去!
1.对没有结果的未来抱着希望,不过是对逝去投入的不甘。
毫不夸张的说,某多多简直玩明白了心理学,这种玩法放到恋爱工作里,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骗术。
明知道你们不合适,却还是不分开,这不是什么至死不渝的爱情,这不过是你还抱着一丝残存的希望,加上对之前付出的不舍、不甘和留恋!
每次靠近他一点,就像离提现更近一步,哪怕中间又出了什么幺蛾子,但想想之前为他投入的那些情绪情感,总觉得再努力一下,就会终成眷属。
我砍了无数刀,如果就此放弃,那之前那些刀不是白废了,如同我爱了你那么久,我为你送的礼物、付出的金钱、给予的时间,如果现在收回,岂不是我的青春喂了狗。
于是,为了让付出不成输,你会不断投入更多,不知不觉,就成了无解的死循环。
这就是那些爱上渣男的女生,倾家荡产,伤情伤财,还要死活在一起的真实心理。
只是,终成眷属跟某多多成功还差一步一样,中间还有无数个难关要过,而结果是什么,你其实比谁都清楚,只是不愿意承认,自欺欺人罢了。
2、你不是为了爱情,你是被“沉没成本”绑架。
网上流行一句话“你跋山涉水去见的人,不会记得你,他只会记得,自己跋山涉水去见过的人。”
这与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并不因为别人对我们的好而爱他们,而是因为自己对他们的好而爱他们。”
看懂了吗?爱一个人,不是因为他对你的付出,而是因为你对他的付出。
人们只会对自己掏心掏肺付出过的人念念不忘,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情绪价值。
你可以解释为人性至贱,但从心理学上解释,这是人们本能对“沉没成本”的留恋。
那些逝去的再也回不来的投入,都构成了你的沉没成本,而为了收回这些不可改变的成本,人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成本。
往深里讲,这背后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禀赋效应的作用,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简单点理解,也许别人眼里他就是个渣,但你眼里他却是朵花。因为他是你的,你就自动哄抬了他的物价,然后告诉别人只是不懂他。
另一个是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就跟那个问题“你曾经拥有过再失去,和你从来未曾拥有过,哪一个更令你难过?”
答案一定是前者,因为一旦你曾经拥有过他,他曾经属于过你,哪怕你知道你们不合适,现在给你换个合适的,你也还是会念念不忘之前的那个。
这里多说一句,很多时候,投入的沉没成本,相比金钱时间,大家更在意的是投入的情绪情感。比如,你为他辗转反侧的夜晚,你为他茶不思饭不想的白天,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的你们的明天……
这些情绪,就跟张巨网一样,罩住了你的理智、你的思绪,你投入的越多,陷入的就越深。
3、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及时止损才会获得幸福。
是不是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你和他就像地球的两端,也许样貌、性格、条件、三观哪哪不匹配,搞不好对方还有家暴、出轨、人品差等致命缺点,但你还是心甘情愿的走下去。
这不是深情,这是执念,而执念也没什么不可捉摸,无非就是“不舍投入→继续投入→更不舍投入→再继续投入”的内耗和心理战。
说到底,这跟爱情也没多大关系,究其根本是你自己在跟自己较劲。
那么,我想说的是,如果幸福不是结局,过程也好,过去也好,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正如有句谚语“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因为它不值得,也没什么可惜。
首先,放手不适合的,才有机会找到适合的。
你一定要记得,损失都是相对的,丢掉糟粕,才能迎来文明,失去未尝不是另一种拥有。
其次,心态调整下,谁告诉你爱过的人,付出过的情感,没有结果就是浪费。
人生的所有精力都是一种财富,没有白白走过的路,没有白白爱过的青春,到头来每一步都会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