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除了万念俱灰,踌躇满志,还有隐忍以行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人生难以一帆风顺,没有那么多随随便便的成功。还有很多人处于万念俱灰与踌躇满志之间,这是一个心态与思维转变的艰苦过程,那就是隐忍以伏。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字头上一把刀。

吴王阖闾攻打越国,大败后重伤。临死前,他叮嘱儿子夫差替他报仇,灭了越国,杀了越王勾践。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操练兵马。他吩咐手下时刻提醒着他。在他每次走过宫门时,都大声问:夫差,你忘记了杀父之仇吗?夫差泪流满面,说:不敢忘!
夫差是隐忍的,他没有在父亲去世时,为报仇贸然攻打越国。
在听到吴国练兵准备进攻越国时,越王勾践嗤之以鼻,信心满满地认为只要趁吴军不备先出兵,必能大胜。
于是他不顾范蠡等人的苦苦劝阻,毅然发兵。
被埋伏的吴军打得措手不及,完全招架不住,导致被困于会稽,无路可走。
这时的勾践因自己的鲁莽犯下了弥天大错,他万念俱灰,准备自杀。

勾践听了谋士文种和范蠡的建议,带上美女西施和珍宝,表面向夫差投降求和。
伍子胥反对道:斩草要除根,不然后患无穷。夫差却不以为然,又贪恋西施的美色,执意答应了勾践的投降。
勾践在吴国伺候夫差,事事都做得井井有条。
夫差站在宫亭楼台高处俯瞰,勾践坐在马粪边,仍按宫庭君臣之礼。夫差上马时,勾践匍匐
在地甘做踏马垫;夫差生病,勾践“问疾尝屎”,以示忠诚。
彼时的夫差踌躇满志,他是春风得意、目中无人的人生赢家。勾践忍辱负重,却从容自若。

终于,勾践的隐忍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夫差放了勾践回国。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他命令士兵每日喝问他:你忘了过去的耻辱吗?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越来越强大。
而当时的夫差生活骄奢淫逸、性格狂妄自大,一意孤行地杀了忠臣伍子胥。
直到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焦急地派人向勾践求和,但勾践没有同意。夫差求和不成,拔剑自杀了。
命运的齿轮逆转。此时踌躇满志的人变成了勾践,万念俱灰自杀身亡的人变成了夫差。
再回首,初遭丧父之痛的夫差,从不敢忘记阖闾遗志。他曾隐忍奋进,本可一举手刃杀父仇人勾践,但得意忘形的他却选择了放虎归山。
而勾践则更胜一筹,能伸能屈,能刚能柔。不但让夫差无法报父仇,更是杀了夫差的儿子,最终也将夫差变成了刀下亡魂。

勾践的忍辱负重、”阴险狡诈;夫差的狂妄自大、骄傲轻敌;让人不禁想到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
楚国贵族项羽从领兵以来,屡战屡胜,无一失败经历,巨鹿之战更是以少胜多。
可最后的垓下之战,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
据说当时有船夫冒死来接项羽过河,独船让刘邦追无可追。
然而,项羽没有选择逃往江东,毅然决然地选择自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我时常在想这位盖世英雄如果当时项羽没有放弃,而是渡河江东,是否会如杜牧所诗: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那又将是怎样的一个结局呢?

人生不只是万念俱灰和踌躇满志,还应该有隐忍蛰伏,厚积薄发!
《明朝那些事》中说:即使日后身处绝境,亦需坚守,万勿轻言放弃!
是的,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要隐忍,要忍受痛苦和折磨,要坚强地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胜利的希望。
能忍人之不能忍者,将来方能成大器。
十年藏锋不出声,一朝出鞘动鬼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