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轰炸下的负面心理,何处安放?

最近,各大媒体报道接连而至,社交网络上都是哀恸和惋惜的声音。
在这短短两天里,有人看新闻看得陷入了低谷,也有人引爆了疫情以来积蓄的压抑情绪。
在此,我们希望以旁观角度,观察一下人们对这些相关报道的感受,以及大家所处的角色。
为什么我们会与一群陌生的意外遇难者感同身受?是否还有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种状况?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看看大家不同的观点和应对方式吧。
▄
自己的生活,也要认真对待
@红鸟
看到这种消息,相信大部分人都很难没有感触。
不过我不会陷得很深、很久,因为自己的生活也要认真对待啊,比如可以多和家人聊聊天。
昨天我还在群里跟我爹矫情,而老爹给了我一顿“无情”回复,我的情绪瞬间恢复正常了。


▄
做好这种准备,
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饺饺
人物的那篇我看哭了。
普通人坐飞机都是想去忙工作、办事情,或者去团聚的,谁能想到会发生意外呢?
以前看过一个紧急救援的片段,也是乘坐的飞机失事,而后911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男人打来,希望警察可以录音给自己怀孕的老婆和没出生的孩子。再联想到这次,可能他们出事的时候连留遗言的时间都没有,更加遗憾和难过。
顺便也想到,如果是我遇到了这样的意外,我的人生会被怎样形容?我有没有抓紧时间感受生活中美好的片刻?
以及——立遗嘱真的很重要,我要把存下来的钱都留给我的爹妈。

▄
死者为大,不愿再看到
关于此事的过度报道
@李杰
这两天被迫刷到了很多关于这件事的过度报道,这让我有些担心那些受到媒体和舆论影响的家属,原本已经面对沉重的事实,还要再承受更多采访和打扰吗?
他们看到这些极具引导性并故事化的描述,会作何感想?另外,如果每天沉浸在类似的情绪化报道中,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吧,所以我现在刷到一眼,都会尽量略过不看。

▄
那些日常细节,
击中了我
@九月风
我被媒体报道中生活化、细节化的描述击中了。

前不久,我刚刚从昆明乘坐飞机回来,带着昆明的鲜花。
那班机舱里,还有很多其他人的花,洋溢着一种昆明特有的生机,空乘们有他们习以为常的小确幸。
这种亲身经历让我一下子就成功代入,更加深了对命运和世事无常的理解。
也许我不太能共情到这次事件中具体的每一个人,因为我不认识他们,但我朦胧地为整个局面感到悲伤——也许这一秒大家还很快乐,下一秒快乐就消失不见了。
我最后给自己的开解是,其实所有人都面对着这种未知的命运,一时的失落难以避免,但也正是这种压力,给了我们珍惜当下的动力,如果此刻感到悲伤的话,哭一哭就好啦。

▄
无法理解煽情的氛围,
但有机会一定伸出援手
@Sue
其实从这件事出来以后,我对媒体的煽情报道,是有一些无法理解的。
我对命运的无常、人们每天可能发生的意外深有所知,也同情身边遭遇不幸的人。
但我无法接受舆论的大肆炒作,比如网上有许多人在说“希望平安”,无法明白这种祈祷的意义,因为事情的结果已经显而易见,而且发生意外的陌生人们我不认识,也很难真正给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帮助。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伸出援手,如果没有,我也不想关注太多事件细节。

EDITOR 撰文 4tone
INTERVIEW采访 4tone
PHOTO 摄影 视觉中国受访者供图
DESIGN 设计 阿深
THANKS 鸣谢 红鸟饺饺 李杰 九月风 Sue
©本文系“城市日更”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后台联系授权
GREETING
打个招呼
这是城市日更第 23 篇原创
我们希望从细微望向大川
带你观察人类态度重塑城市的印迹
讨论新鲜有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常驻专题
#关于创造的 100 种人生聚焦各行业“创想者”
#看不见的城市捕捉小众角落与发展历史
#城市絮语书影音一期一会
……
更多内容请搜索“城市日更”微信公众号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