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 | 和妈妈令人抓狂的对话
回声栏目
这里是一个有回声的树洞,那些盘桓你心头许久的问题和困扰,也许可以在这里听到回响。每期回声会有一个问题得到回应,如果你也有想问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链接给我们留言
本期问题:妈妈的关心总是让人透不过气,感觉自己像被监视了,不回应她又会被骂没良心,感觉完全无法沟通,该怎么办?

亲爱的布鲁福来: 你好。 妈妈这个称呼,是我们咿呀学语时第一个发出的音;妈妈的气息与怀抱,是在我们呱呱落地时最好的安抚物;妈妈的心跳是我们在母体内最为熟悉的声音。我们与妈妈曾是那样的亲密,但在渐行渐远的旅途中,又相互控制,相互争吵,相互憎恶。我们深爱彼此,却又在这份爱里夹杂着复杂的情感。与妈妈的关系,是我们人生之路上的必修之课。 以上是我看到你和妈妈的对话时的感受。你们的对话很可爱,我想还是先试着梳理一下发生了什么,以及你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吧。你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妈妈没办法天天看见你,很想知道关于你的一切。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妈妈对你的关注非常细致琐碎,而她又把这样的关注当作是情感的纽带与寄托。但这样的关注,在你这里体验到的是监视,是控制。这让你很反感,想逃离。而你的逃离,引发了妈妈的愤怒,她加强了对你的控制,采用的方式是质问和数落,甚至用道德来绑架你,让你没办法理直气壮地逃离。所以你会很冲突,一方面实在不想被妈妈这样关注着,一方面又不愿陷入道德低点被指责。对吗?于是你们只能陷入一个逃,一个追,相互指责的怪圈。 如果是你妈妈给我写一封信来求助,我可能会帮助她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但因为这是对你的回应,所以我更希望你可以了解,自己怎么做才能摆脱这样的怪圈。首先我们可以在对话中把主语改一改,把“你”变为“我”。把对妈妈的指责变为直接表达我的感受与希望。例如把“你不去监狱白瞎你这人才了”“你就喜欢监视?你这种关心换谁都不舒服”改为“我感觉到被自己被监视,不自由,我很不舒服”“我希望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而不是随时随地被关注”。因为当我们用“你”作为主语时,很容易变成指责对方,让对方产生防御性和敌意,而当我们表达我的感受时,则弱化指责,强调边界。这是我们进行沟通的第一步。 当然,这样的表达,依然不一定让妈妈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越界行为给你带来的影响。但是你这样不带敌意的划清界限,将为你们后面的沟通奠定基础。那么第二步,就是你需要了解,妈妈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前面我也提到,妈妈在离开家后,仍然需要和你有紧密的联系,因为她需要情感的寄托,你向她划清界限很可能引起她的极度不适,与自己那么亲密的儿子长大了,渐行渐远了,得用一切手段去阻止啊。妈妈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或许她没办法承认这一切。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帮助妈妈有这样的一种理解:“我长大了,逐渐离开你的生活圈,可能会让你失落。”同时也需要做出这样的表达:“虽然我长大了,我渴望独立的空间,但我依然爱你,我依然是你孩子,我也愿意关心你。”“我并不嫌弃你,我依然爱你,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一些的自由空间。” 一般情况,当你触及到妈妈情绪的动机处时,妈妈一定会感到被理解,情绪也会消减。但我们依然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因为需求太强烈,即使意识到也不一定一下子能做到。所以你需要不断重复上面两个步骤,划清界限与表达理解与爱,同时还需要实实在在地表达对妈妈的关心,例如可以主动问问妈妈生活的情况,给妈妈买点礼物,为妈妈物色社交圈等等。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是你需要掌握的重要原则哦。 这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自身对于情绪的觉察,我为什么愤怒,为什么要逃离,为什么很抓狂.......只有当你弄清楚了自己的情绪背后的需要与动机,才有可能不受情绪的左右,而选择另一种更加理性而具有建设性的应对方式。 说到这里,我其实笑起来了,虽然我在这里说得头头是道,但在我与妈妈的关系中,依然有很多时候,是直接爆发争吵,因为原有的模式对我们的影响实在太根深蒂固啦。但不同的是,在争吵后我会反思觉察,会有意识地去选择,会在迷雾中看见远处的灯塔..... 夏雨涵
【作者介绍】

夏雨涵 朴凡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咨询师、存在主义咨询师
擅长咨询方向:成年人个人成长,情绪情感问题辅助疏导(抑郁、焦虑、强迫等),人际关系问题辅导。儿童青少年各类心理症状、成长发展性问题辅导(情绪情感问题,学习动机问题,注意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校适应问题等),亲子关系问题辅导,父母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