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的成长都是在孤独中背负枷锁

凌晨两点半,受不安情绪的影响,我打开电脑,开始写作,回顾起这三个月以来发生的所有事。我头痛欲裂。想想自己得到了什么,似乎是成长了一点,但又说不清。打开社交网络,看看自己这些年呈现的形象,记录日常、赞美真情、旅途见闻、成长点滴,看到自己笨拙又努力地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心里五味杂陈。
学校通知我不能够返校,过了几天我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到,自己在跟某个“体制内统一的标准”发生着断裂。跟着自己的心走,拒绝竞争,拒绝集体,选择另一条道路——自由地凭借自我意志发展自身。我终于走出了“围城”,无法被定义、无法被比较,当我获得了“解放”之后,当我挣脱家庭与社会的束缚之后,深深的孤独感像大海一样朝我袭来。
一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待问题少年的?是不是那些不好好学习,总是不服从老师、学校的安排的人就是“问题少年”?在这样一个集体里,他们不是主流,甚至可能是受周围人嘲笑和歧视的。在小时候自身能力还不强的时候,我们总要依附于某个环境,需要安全感和别人的帮助。所以好好学习、服从安排被认为是“聪明”“明智”的。所以从小到大我没有做一个问题少女,我把自己埋头书本,但我也知道自己绝不是一个单纯少女。我总是觉得自己被压抑和束缚了,我生活在一个缺乏陪伴和信任的家庭里。我很“中庸”,哪怕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说出来,总是在角落默默观察周围的人。不涉及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我想人们应该都经历过理想的幻灭、自身力量的无助的时候,只不过那段时期对我来说很长,打击很大。高中时期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好像人生是我自己的了,当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就开始面对现实的一个又一个打击。当时间把我们推向义务教育的终点,我们迎来了高考,毕业,紧接着三个月自由自在的假期,之后就是查成绩,奔赴不同的院校。步入大学之后,更大的挑战就来了,那种幻灭感、撕裂感、无助感无时无刻不在笼罩着我,我意识到一个真相——原来人生是漫长而又孤独的自我斗争。你看到人跟人的差距和不理解,你看到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你看到无数种声音在这世界上吵闹,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羡慕起能够被当“问题少年”看待的他们。他们身上有一种“孤勇”,无论是忠于感情还是反抗权威,他们都活得真实、尽兴。我意识到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成熟、独立才能够自信和从容。因为你所依赖的一切外界的东西,其实都是可以离开你的。所以我不再相信任何东西,我变成父母眼里那个怪小孩,我开始“离经叛道”,不停地往更大的世界跑,把更大的不确定性抛给自己,当我在动荡的生活中建立起自己的秩序感,才让我感觉到安定。
但这依旧不是苦闷人生的解药。如果人只想要独立,却不与人交往,路是会越走越窄的,最后就是死路一条。更何况我们再强大也不能无坚不摧,因为完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某一方面变得完美,或者换一种说法是相对比别人好。而这无论是合作关系还是竞争关系,都离不开人。变得强大和独立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只能尽可能地趋近。
二
人是社会性动物,如果没有了跟其他人建立持久而又稳固的社会关系的能力,又该通过什么来确定自身的存在呢?在我跟很多人有短暂而又新鲜的联系之后,我感觉自己就像飘流在河面上的一片落叶;我不愿意这样,于是我开始过上了一种不理世事、无人问津的隐居生活,我又感觉自己慢慢变得像一具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我很痛苦,当我需要朋友和家人的陪伴的时候,我无法张口,总有千千万万的理由困住我。会不会打扰到对方?会不会让自己更加软弱?会不会还没有资格这样做?会不会不能让对方满意?
我也敏感地察觉到,自己的人生选择与环境互相影响着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我是谁呢?当我试图寻找一个社会身份,我发现我是“模糊”的,我去过的所有地方、遇见过的所有人,跟我的联结都是微弱的。我把自己置于荒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独立,没有人关心我身上发生了什么,我跟他们之间没有羁绊,有的只是自然法则。这是一种彻底的浪漫精神和强者意识,只能依靠自己的那一刻我感受到自我的力量,但我也发现,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完全“接纳”的了我了。至少在当下的境遇里,我知道我是不合格的—一个耽误了学业的学生,一个工厂的短期工,一个不愿意回家的孩子,一个无法坠入爱河的女性。我告诉朋友说,我无法做选择,我告诉父母,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事实上我却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并且身体力行。我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我是一个不断去了解社会的学生、一个去检验书中理想是否能够实现的短期工人、一个刚刚开始独立生活的成年人、一个对感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女性。我想我无法用一个身份框住自己,我习惯用行动去证明我可以成为什么,我承认自己的“眼高手低”,因此总需要外界告诉我该去做什么了,但当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我总能够感受到更大的声音在我体内喧嚣。我戏称这是后现代主义的作风。
我相信事情就像多米诺骨牌,总是一件接着一件,好的连着好的,坏的连着坏的,次第发生。当我走出高中校园的那一天起,当人生的选择权差不多交还给我手里,我开始自己决定要往哪里去。一切似乎选择都是重大的,我给了自己压力。
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面对的是对选择的质疑,当你发现自己跟大多数人走的路不一样,当你发现自己不再相信体制下所给的“安全感”,当你比身边的人更快更早地意识到凭自由意志生存的艰难和重要性,你需要把自己放置在一种不确定性的生活里,接受这种不确定性,并且把确定性寄托到自己身上。
困难和痛苦是无法用逃避来解决的,只有面对它,穿越沙漠抑或是承受一记铁拳,你也只有把苦涩藏在肚子里——我用一段短途旅行告诉自己这件事。
而人生就是一趟步履不停的旅程,这条路却是看不到终点的。
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不开心,我也总告诉自己,不要沉浸、不要沉浸在那种感伤情绪里。现实确实常常让我手足无措,让我突然之间陷入一种悲观消极的状态。我们总是这样想——或许我只是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就好了,笃定的个人能力、未来清晰的方向、优雅得体的形象、朋友热情地回应、安心的亲密关系。又或者是只有我更努力一点就好了,更务实一点就好了,更勤奋一点就好了,忙碌得顾不上想这些。但是人生很容易出bug,哪怕你知道自己会得到这一切,也会尽可能地朝某个方向靠拢,可是当你拥有了一切就会幸福吗?幸福不是一种需要达到的目标,幸福是一种能力,它跟你得到什么没有关系,跟你是谁也没有关系,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感和充实体验。我不知道实现个人追求后的人们是否会更加幸福,但我知道只有幸福的人才能实现个人追求。
如果你说自己有追求,但还是感觉不幸福,因为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差距,那个时候你应该问自己“一个让你痛苦的人生值不值得过”。任何目标和理想实现的前后你的感觉不会有什么不同,得到一些东西就会失去另外一些东西,人是因为更加幸福才放弃这里的生活而选择另外一种生活的,而不是觉得只有到了那里我才能感觉幸福。如果总说自己“不幸福”,我想那是否是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
我很喜欢朴树的《平凡之路》,我也相信每一个平凡人都是不平凡的。只是“你要去哪儿”呢?我们庸庸碌碌走了那么长的路,是不是也该停下来问问自己了。
如果问我是谁,我会说我是一个“人”,我甚至不想回答我是男人还是女人,因为我想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为我想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不想告诉你我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我只知道我想过哪种生活。先付出再收获,为了一个目的前行,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个人,这就是真相。

到这里就结束了,这篇文章历时三天写完。很久不写东西了,一开始写它也是因为迷茫,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几乎怀疑自己和自己整个人生。信念感也摇摇欲坠,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了。但是随着书写你的感知、你的意识,某个信念、某个真相也在这些文字之中浮现。孤独的起点,却也是孤独的终点。走不出去的闭环,我们生而自由,也背负枷锁。
© 本文版权归 blablablalr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