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西藏|牦牛不疯狂,而是铁憨憨
提到牦牛二字,想必各位脑海中的印象是,哦,高原之舟,一种生活在高原上的动物,高大威猛,不好惹。 对,第一印象,就会把牦牛与藏獒挂钩,多具有西藏特色,肯定都是不好惹的。 第一次遇真牦牛,是在从拉萨到纳木错的路上。车行至当雄时,看到很高很高的山上,遍布着很多黑点,远看像是一粒粒黑芝麻,在移动。忙问朋友,朋友说,没什么大惊小怪,牦牛在吃草。 车上第一次见到牦牛的人,包括我都错愕:地上有草不吃,跑那么高山上去吃草,能不惊怪嘛? 况且,它是怎么上去的,有翅膀吗? 它吃饱后怎么下来? 一连串问题如连炮竹般蹦了出来,车窗外是夏日里高原上哈达般飘逸的云,缠绕在墨绿色的高大山体上,黑色牦牛“颗粒”在云间忽隐忽现,目测在45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上。 真“高原之舟”。 朋友一边开车,一边耐心给我们讲解:这些牦牛啊,属流浪型家养牦牛,它们春天出门,冬天回家,甚至生小牦牛都会自己解决,不要以为牦牛爬那么高还会每天来回,那还不得累趴了? 一年都不回家?它不会迷路吗? 又一位朋友问出了我的心声?手握方向盘的朋友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牦牛可没有你傻”。 一车人哈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才知,生活在西藏的牦牛有家养的,有半游牧型的。而那些站在山峰之巅,远离地面的就属于半游牧型的,哪里人少就去哪,它们爬那么高,大概是更喜欢高处凉爽的气候。 朋友去驻村,在去往村子的途中,需要驰骋很长一段时间的无人区,有一次她发来一段视频,是被一头无比雄壮的牦牛追逐的场景,在茫茫荒原上,车子油门到底,牦牛腾云般在后面紧跟不舍,她在车子里紧张到极致,牦牛庞大的身躯在车后窗若隐若现,甚至可以看到牦牛那双愤怒的甚至兴奋的眼睛,好在最终牦牛放弃了追逐,她才觉得躲过一劫,从此看到牦牛就远远躲着,再不敢接近。 聊起这段经历时,一位老西藏却说,这是难得的经历,或许是你们哪个行为把牦牛惹怒了,不然它们躲你还躲不及呢。 后来的经历验证了这一说法。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朋友驾车去鲁朗林海,休息的间隙,停留在道路边上的花海中,准备沿着小路探索更多有趣的遇见,却没有想到遇到三五成群的牦牛,朋友“妈呀”一声撒腿跑回车里,将门锁死,完全不顾我还在车子之外,距离牦牛不远的地方。 一条窄窄的路,牦牛们排队慢悠悠的走,我站小路这边,迎面相向走来是一群壮硕的牦牛。我身旁是湍急的溪水,还有挂满果子的沙棘树,因为有此前朋友讲暴躁的牦牛一例,让我心生了万不得已跃身一跳跳上沙棘树的想法。 但现实是,我不会爬树呀,即使一跃,跳起来也不及牦牛身高。旁边溪水潺潺,而我内心怕怕又乱乱,在牦牛队伍距离我三米时,我不敢动了,它们也停了下来,扑扇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了我几眼,尾巴依旧轻松的扑打着恼人,啊不,恼牛的苍蝇,仿佛确定我的危险性,我心里一万匹马在奔腾:以多欺少,不光彩吧? 牦牛重新启动脚步时,在距离我两米的地方,我还是纵身一跃,贴在了树上一米高的位置,反身惊恐地看牦牛群,可能是我动作太大,把一群牛吓得作鸟兽散,牛不停蹄的跑到距离我很远的位置,再次站住,确认安全距离。 我明明是那个觉得不安全的一个,为什么它们扮演了受害者?咳。 这位老西藏说,不要被牦牛的外表吓到,它们是大大的躯体,小小的心脏,胆小着嘞。 当我从一米高的树干上滑下,顿时觉得这不是一个姑娘所谓,太不雅观,忙环顾左右,好在除了几头憨憨的牦牛,一个人影都没有,重重呼出一口气,趾高气昂的返回车里,大肆吹嘘自己的“英雄行为”,让躲进车里的朋友大为讶异,一直说我碰见的可能是假牦牛吧。 在拉萨生活,与牦牛是离不开的。尤其是在郊野,时不时还会踩上一坨新鲜的冒着热气的牛粪粪。而生活在牧区的百姓,更是与牦牛结为最亲密的朋友,甚至将牛粪饼拥有量作为评判一家人是否勤劳的标准,如果你到了西藏,看到一户百姓门外墙上糊着满墙的牛粪饼,或者有很大一跺的牛粪垛,你会知道这户人家家境是殷实的,生活是宽裕的,主人勤奋的。所谓积善之家有余庆,而牛粪垛大的人家,多半心境是好的,你去讨一杯奶茶或一顿饭,多半会接受到超乎你意料之外的馈赠。 与牦牛生活息息相关的百姓,多半也是铁憨憨,我爱极了生活在这里的人和物。




-
清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4-18 13: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