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的时候,猫怎么办?


Covid-19大流行期间,上海虽然没有封城,大家都很识相,窝在家里尽量不出门。平时喂猫的人不下楼,猫三五成群地在楼下逡巡。有一次,一只黑白花的小猫对我叫了一声,从树上扑下来,蹚过一猫深的麦冬草,巴巴地赶到我脚下,喵喵地叫得很讨好,也不管来人是谁,完全没了平常的胆小或者矜持。
路过周围两所大学和一间研究所,猫都一反常态,成群结队又无所事事地聚在一起,对无关路人一声也不吭。
再不投喂,饥饿的绳索就会收紧,想来猫世界的马尔萨斯定律也会被激活,猫的行为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
这让我想起在原来生活的中环小区里,猫有着更加多元和复杂的生存方式。野猫和家猫之间的界限,至少在那里是不分明的。有些野猫脖子上有防跳蚤的项圈,毛色特别干净,总是怀着畏惧和期待的两重心态,试图靠近人。它们显然曾经是家猫。一开始大家以为它是逃出来找不到回家的路,后来才明白,这种猫都是被人故意丢掉的。刚回到野外的时候,猫的眼神充满惊恐和怨恨——怨恨自然是我的解读(我觉得猫有权这样做)。但人对猫的重要性是被高估的。被丢弃的猫不久就适应了野外生活,甚至很快发展出领袖气质,如果它们一直寄住人类家中,这部分性格永远不会得到充分发育。

所谓野性这种东西一旦被唤起,吸猫、撸猫、遛猫这种事,就太儿戏了。但没料到的是,人类和猫又变换方法,发展出另一种暧昧的共生关系。
平时猫在小区里自由活动,草地、灌木丛自然不在话下,还经常爬上树,像松鼠一样行过树枝,然后跳上泵房、通风井或者水泥亭子的屋顶,蹲在上面像一尊雕塑。一楼的围墙成了猫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它们有时候在那里解决纠纷,发出低声咆哮,也在那里表达衷情:猫到了发情期,叫声拖得很长,有些瘆人,也有些简直令人失笑。但在猫看来,这些大概都是严肃重要的事,和人类的议会政治或者求婚仪式差不多。

有些人家在一楼院子顶上装了玻璃顶或金属栅格,猫轻易地通过这里爬上二楼,有些猫干脆钻进防盗窗进了人家,很久没有出来。里面的故事是希区柯克式的,还是莎士比亚式的,也是个谜。
不是很确定猫的领地意识和社会结构,毕竟小区野猫的生活史没有像非洲狮的生活史那样得到详尽的研究。不过有些猫经常在同一处活动,它们的生活史是可以追溯的。几乎是从它们出生的时候我就认识这些猫。很快(按照人类的时间标准),还处在哺乳期的小猫就会频频离开母猫,去探索灌木、垃圾桶、汽车和围墙构成的世界,一年后就会有相对固定的活动范围。母猫很快发育成熟,不久后就会迎来首次生育。
两代甚至三代母猫在差不多时候生育,并且共享活动空间,在小区里很常见,变电房就是这样一个所在。这里被住宅楼、停车位和小花园四面包围,平日人来人往。因为地形复杂,不同年龄段的猫也是来往不息。有些热心人类习惯把不用的笼子、垫子之类集中起来,堆在变电房的墙脚下,还塞一些水槽和饭碗在周围。猫很快就知道,这些是为它们准备的,竟然居之不疑。

一代代猫过上了饭来张口的生活。投喂的食物,早些年是剩饭,后来有人专门煮鱼头鱼尾定点投放,这些年都换成了超市里买来的猫粮。猫多了,小区里鸟好像也没有明显减少,大约也得益于人猫共同体的建设。见过几次猫伏击鸟,都没有成功。猫野外捕猎能力退化明显,伏击鸟类只是健身性质。
如果没有危机,这样的生活应该会一直持续下去。但疫情时期人不出户,故居那边必定跟眼下小区里一样,不会再有人顾及猫的饮食。想到如果疫情持续更久,情况变得更差,猫的社会结构势必演化出新的形态,来适应无人之境——我倒不是为它们担心,反而有点为人类感到悲哀。

———

本文作者 夏佑至学者,生于安徽,现居上海。著有《干掉摄影师》(2013)、《上街》(2019)。
▼

复制淘口令打开淘宝购买:(因疫情原因,发货将有延迟)
https://m.tb.cn/h.fnI0ihe?tk=D0G025wvKms
编辑推荐理由
◎理由之一:因为它能助你洞悉社区生活百态,探知广场深处不为人知的秘密,掌握先发制人的邻里沟通技巧,成为全单元最受欢迎的人。
◎理由之二:因为它供应了家庭虫害防治、私占小区花坛的花木养护要诀、知了如何躲避捕食者和人类视线、什么地方可能遇见兔子等零学习负担的都市实用博物学知识。
◎理由之三:因为它示范了如何做一个善于遐思的不孤独的漫步者。
……
◎理由之?:因为它像等待遇见属于自己的风景那样,等待你发现它。
《蒙尘记》是夏佑至的第二部图文作品,源自作者在上海中环某小区生活的,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个十年。它以百余幅照片和数十则的随笔文字,写下关于平凡生活和微小之物的诗篇,也记录下了那些过分熟悉的、等待讲述的,和还未发生的故事。
购买可获独家赠品
🌱种子盲盒🌱

人与植物的相遇总是充满偶然。无论是沿途中对身旁庞然大物的一瞥,或是在花木市场上目光锁定的时刻,又或是某个早晨带着一分无奈和三分惊奇在阳台花盆角落捕获不速之客。但当你在心里默念出一个名字,或决定带它一起回家,又或许不过是报以认真的凝视,你们之间就拥有了独特的关联。
就像《蒙尘记》书里的某位小小主角,关怀备至地照料着从自家阳台花盆移栽到小区花坛树下的牵牛花,为它做不必要的插条、除草、松土,在雨后戴着头盔去检查花有没有被风吹坏;也有的时候,会关切地将植物连根拔起,观察根系的发育状况。牵牛花幸运地开花结籽,却在一次集中修剪时被清理干净。所幸还有散落的花籽,这一次,被种在了更多的地方。
带着一种充满未知的期许,我们准备了这份特别的周边礼物。
你将收到随书独家附赠的一袋身份不明的种子,参照养护提示种下它,你就开启了与它之间的独一无二的故事。


盲盒内容
未知种子一份。
数量:根据品种,几颗到几十颗不等
尺寸:根据品种,肉眼勉强可见到1cm不等
可能长出来的花草图示:




友情提示
①拆包请先将信封平展,再以开口朝上立起确保种子落在信封底部,以免流失。
②盲盒中的种子基本属于适合秋播的品种,但春天也可以发芽,如果所在地区户外温度较低,可以尽量在室内通风处栽种。
你会把它种在什么地方?(不推荐花坛)
又会如何想象它的成长?(当然不止于想象)
期待你的分享。
植物绘制|X女士 编辑|艾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