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草木知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已是晚春。
4月3日那天天气不错,连下几天雨后,终于放晴。
带小朋友去捞鱼河郎溪街段放风,看到很多飞廉,正值盛花期,周身带刺,很不好惹的样子,紫花却很引人注意。粉花月见草、黄花酢浆草、老鹳草都还在花期。不时也能见到阿拉伯婆婆纳蓝色的小身影、老鹳草清丽的身影和蛇莓明亮的黄。白花车轴草、繁缕花期渐退。救荒野豌豆的荚果已经十分饱满,豌豆荚两个一对,呈V字型向上翘着。走上几步,总会看到毛茸茸的蒲公英,小朋友高兴地奔过去,掐起花茎,轻轻一吹。














繁缕又叫抽筋草,嫩枝煮汤菜很鲜。


此地的桉树都很高大挺拔,应是数十年前留下的原生树种。小朋友很喜欢在树下找桉树陀螺状的种子,说“像小碗一样”。












紫薇长得很慢,枝叶才生发不久。



晚樱开得稀稀拉拉,不知是不是受2月22日那场大雪影响。


紫荆还剩一点点残花。



第一次看到锦带花作绿篱。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分各自愁。”白花欧丁香只剩下孤零零的两串。




西府海棠的残花依然点缀在枝叶间。
*****
4月4日天朗气清,约上小伙伴,带上零食、野餐垫,再次到河边野餐。小朋友们用网兜从河里捞上来两只个头挺大的蝌蚪。找了半天,没发现小鱼。
家里人去祭扫,和往年别无二致,只是参加的年轻一辈越来越少。他们发了视频,几个长辈在枯索萧瑟的山间给太公的坟头除草后,再用小石头压上纸钱。马尾松的落叶漫布山间,大姨爹用拐杖的弯把扭动,和二孃一起扭了几条松毛团。小时候家家烧柴煮饭,用松毛团点火,然后再加柴。扭成辫子一样细长的“草团”便于搬运和堆放,常常见山里人背一大背来卖。
*****
4月5日天气阴沉的,寒风刺骨。
早上刚起床,奶奶就引导小朋友背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到清明,很容易就会想起杜牧的这首《清明》。幼儿园还教了手指舞,小家伙边背边用手指比划场景。
爷爷回乡扫墓去了。早上看到老家县城客运站暂时关闭的消息,说了句:“那爷爷回不来咯。”
小朋友问:“爷爷要死在那里了吗?”
“不是的,爷爷只是暂时不能回来了。”
最近小家伙对死亡有些好奇,总问人死了会去哪里。
“人死了会去另一个世界。”
“那另一个是什么样子的?”
“不知道啊,妈妈也没去过。”
白天去万溪冲走走,老梨树已枝繁叶茂,指头大小的果子翘在枝头。







3月19日那天看到的菊花和野罂粟依然怒放,花期可真长。











3月19日来时,这一丛火棘还未开花。



与3月19日相比,地八角窜高了,枝叶更加挺拔。

























-
清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4-25 12: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