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没有分别心?(一)
“我可没有分别心,人不分369等,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可从来没有瞧不起别人……”人们惯于用这类看似政治正确的话,来给自己的人格境界做美容。 1,没有欲望的人,没有分别心。 ①欲望是连接人和外界的桥梁,没有欲望的人,是出世的人,他自己就是整个世界,自己是中心,自己也是边缘,自己是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角落皆自己,所以这样的人不会有分别心,说白了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的欲望越大,就越不会无条件爱自己,因为它的快乐需要欲望的满足才能实现,它无法在原本的“自我”里得到平静安宁。 ②哪里有评价,哪里就有欲望,哪里也会随之出现各种“标准”去划分人的369等。 人不会评价一个自己完全没有欲望的事物,比如你会用新不新鲜去点评一道料理,你会用香不香去点评一束花,但是把厕所左边的门和右边的门同时打开,你不会评价对比里面的两坨大粪,因为你对它们毫无欲望。 ③人越不想靠自己,就越容易有分别心,一个人对别人的欲望越大,他就越喜欢评价别人的隐私和主权。 一个男人对女人欲望越大,他就越喜欢对女人评头论足;一个父母对孩子欲望越大,他就越热衷于发明各种标准去打量孩子。这样的男人长了一颗三妻四妾的心,这样的父母骨子里重男轻女。 人依赖对方越多,就越容易给对方进行明细分类;反之人依赖对方越少,就越容易没有分别心。所以,很多男人会说跟谁结婚都一样,而大部分女人则认为女怕嫁错郎。 在几千年来大部分的人类史中,婚女的依赖性更大,婚姻对女性的影响相对更多,于是女性对于择偶往往就更慎重,更热衷于精挑细选。 ④人对跟自己不是利益共同体的部分,没有分别心。 比如很多藤类父母,它们能敏锐的区分哪个儿媳听不听话,哪个女婿赚不赚钱……但是,在这些藤类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跟谁结婚,感情上爱不爱,生理上接不接受,都一样。 只要孩子跟配偶,赚钱又孝顺,就坚决撮合,哪怕孩子一辈子性生活不和谐,儿媳是性冷淡无所谓,女婿是秒射和半小时都一样,绝不同意孩子离婚,因为你性生活的快乐,跟它们半毛关系没有。 说白了,藤类父母只关心孩子跟它们利益共同体的那部分,在此以外,只属于子女的那部分痛苦, 藤类父母都感受不到,自然也没分别。 因为藤类父母没有爱的能力,它们无法真正地跟孩子进行情感人格精神的连接,忧孩子之忧而忧,乐孩子之乐而乐。说白了:“你的快乐,并不是我的快乐,你得送利益给我,我才快乐。而当你的快乐发生在跟我利益没关系的那部分时,对于我而言:无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