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圣贝口腔科普:同样吃饭刷牙,为什么我蛀牙8颗,他却没事?
早晚都勤恳刷牙,结果却被医生告知有蛀牙,相信大部分蛀过牙的朋友都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我每天都很努力刷牙,却还是蛀牙了?”
“同样吃饭,同样刷牙,为什么我的牙蛀了好几颗,别人却没事?”
“牙齿是身体中最坚硬耐磨的器官,怎么就蛀了呢?”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困惑?而蛀牙又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其实,在我们的口腔中有无数的细菌,牙菌斑则是引起蛀牙的罪魁祸首!
它是依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团,当食物残渣滞留在口腔内,牙菌斑中的某些细菌便会和食物中的糖分或者淀粉发生化学反应。

然后产生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长期破坏牙釉质,则会造成牙齿脱矿,形成蛀牙。
01
天天刷牙,为什么还是有蛀牙?
那为什么我们明明认真刷了牙,蛀牙却还是找上了门?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原因中寻找答案~
①刷牙方式不正确
如果刷牙的方法不对,即使每天刷牙,但也可能是在“无效刷牙”!
比如一些人刷牙不认真,只刷牙齿表面,像牙缝、牙齿舌侧面等极易残留污垢、细菌滋生的地方却被忽略了。
长此以往依然会导致蛀牙,甚至牙周病等口腔疾病。

还有刷牙的时间太短、刷牙工具没有选对等等都是导致口腔清洁不到位,引起蛀牙的原因。
②牙齿存在清洁盲区
每天刷牙只能起到基础的自洁作用,因为刷牙也有“盲区”。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刷牙最多能清除牙面上60%左右的牙菌斑。

而一些残留在牙齿缝隙、牙床线下等死角的牙菌斑却很难被清理到。因此,想到做到真正的护齿保健,定期洁牙必不可少。
③牙齿自身情况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患龋的风险也不一样。
比如有些人的牙釉质发育不良,矿化程度低,所以抗蛀牙的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蛀牙。
此外,牙齿本身的位置、形状和结构也是影响蛀牙的因素。

(牙齿拥挤不齐,口腔清洁不到位)
像牙齿拥挤、排列不齐等情况就很容易导致食物嵌塞,难以清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蛀牙。
④不良饮食习惯
如今大家的饮食都越来越精细化,尤其是对甜品、奶茶、碳酸饮料等含有高糖的食物摄入量大大增加。

从而导致口腔中致龋菌的代谢生成,产生大量有机酸,腐蚀牙齿,最终蛀牙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了。
02
如何预防蛀牙?
蛀牙作为一种不可逆的破坏类疾病,一旦发生,牙齿自身是无法修复至原样的,只能由医生进行修补。
所以做好蛀牙的预防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预防蛀牙,需要多方面的清洁保护:
正确的刷牙方式
目前比较提倡的刷牙方法就是水平颤动拂刷法:
*牙刷与牙面呈45°角,让刷毛尖端充满牙龈沟的位置;
*水平颤动,记住幅度不要太大,以半个牙面的宽度为准;
*要“面面俱到”,完整彻底的刷牙,照顾到咬合面、唇侧、舌侧等地方;
*有效的刷牙时长一般在2-3分钟左右。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牙线、漱口水、冲牙器等辅助清洁工具,把牙缝以及牙龈底下的一些脏东西清除干净,进一步增强清洁效果。

涂氟和窝沟封闭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患龋齿的概率已达70.9%。也就是说,10个宝宝中,就有7个蛀牙!
儿童蛀牙问题已迫在眉睫,因此,呵护宝宝的牙齿健康是每位父母应尽的责任。

牙齿涂氟和窝沟封闭作为预防蛀牙、守护孩子牙齿健康的黄金搭档,其作用不容忽视:
*牙齿涂氟是利用一种含氟的物质,对每一颗牙齿表面进行氟化处理,加强牙齿钙化,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率;
*窝沟封闭则是继刷牙/使用牙线、涂氟之后,预防龋齿的第三道防线。
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做1次口腔检查。
蛀牙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等到察觉,牙齿已经出现明显疼痛或龋洞,可能已经发展至中龋或深龋阶段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大增加。
所以定期口腔检查尤为重要,可以在蛀牙早期就及时发现并治疗,以减小损失。

定期洁牙
洗牙是针对通过刷牙没有办法清除的牙结石进行的清洁操作,能有效预防蛀牙、牙周疾病,同时也有消除口气,保健护齿的作用。

建议大家定期到正规的牙科医院洗牙,保卫我们的口腔健康。
孕期和哺乳期尤为注意

尤其是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更加要注意日常的口腔清洁护理。
因为孕期和哺乳期是蛀牙等各种口腔疾病的高发期,但这一时期有很多医疗禁忌,相应的治疗操作会变得棘手,治疗难度也会加大。
改善饮食结构
减少含糖类食物的摄入量,合理饮食。
同时可以多吃一些含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坚果等矿物质饮食,有助于强健牙齿,增强抗龋能力。
03
发生蛀牙,越早治疗越省钱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蛀牙一旦发生,便会产生持续性的破坏,及时治疗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如果不及时治疗,蛀牙越深,不仅痛感越剧烈,治疗的难度乃至费用都会成倍增加。
*不同程度的补牙,治疗和费用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看牙一定要趁早,尤其是面对蛀牙,尽早补牙不仅省钱,遭的罪也少。
如果因为拖延,牙洞越蛀越大,疼得两眼泪汪汪才跑去找牙医,可能就只能根管治疗才奏效了,更严重的话还会面临拔除的风险!
所以,到底怎么选择更划算,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