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日记(三)耐心地再喝一杯
9月15最近发现关注的酒类UP都开始向网友征集故事,足不出户,只能靠回忆撑着
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18年去西班牙,在马德里找了家酒吧,看世界杯西班牙打摩洛哥,本来以为在主场能跟一众球迷为板鸭呐喊,结果整个酒吧都坐满了摩洛哥人,进球我都不敢吱声,默默在角落里喝着我的啤酒
回忆结束之后,我反应过来,好像本城的酒吧很久没营业了
4月7日更新
去年10月过后,经历了一小段时间的戒酒,戒酒前最后喝到的是南部美人的清酒,200多的价位,性价比还行,入口也很顺畅,但值得回味的不多,以及收回之前那篇的话,跟同品牌梅酒还是有差别的

戒酒期间被朋友约在了一家精酿酒吧,全程盯着黑板上的酒单想入非非,扭头一看同桌的人都在喝宾格瑞,忍不住叹口气,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在书店里,看中了一款追求个性的清酒,显示是黑米酿造,酿出的酒体还是粉粉的,实在很有必要Mark一下

时间到了圣诞节,为了过节气氛,忍不住也要喝一杯,那时候热红酒已经充斥大街小巷,为了节日应景也喝了两次,一次是在餐吧里喝的,一次是自己煮的,热红酒配水果还是选酸甜味的苹果、橙子比较搭,也不适合煮太久。这时候我对红酒还是有些排斥,品也品不出太多,没想到一百多天后我就入红酒的新坑了



2021跨到2022年,以树屋的朱利叶斯做桥梁,老实说,树屋不会出错,我却也没有常喝常新的感觉,喝精酿对我的意义在于——拓宽口感的边界、接触不同种类口感撞击的可能性,简单来说就是方便我作死,比如那晚上喝了椰蓉香橙面包奶昔啊,熔岩黑巧蛋糕啊,山核桃啊,之类的

元旦在上海,当然避不开C+A了,看到特调(有酒精)就把持不住,印象比较深的还是跟某博主的脚步去打卡的BATHE,错过了想喝的“海风山谷”,只能点了菜单上没有的“电影之夜”,这款特调用了爆米花糖浆和玉米威士忌,混合了曼特宁咖啡冻粉和椰奶,最上面放了烤过的玉米笋作为装饰,爆米花元素既点题了饮品名字,也加强了整体的玉米风味

整体感非常好,但是口味就有些偏甜,因为玉米味本身就是甜味,再加上椰奶,再加上糖浆,喝到最后一口我直接就甜上头了
元旦之后在家喝了一款德国的桃红气泡酒,感觉这类酒如果不是特别优秀,纯粹为了颜值而喝,些许不值,就好像把卡路里浪费在了吃徒有其表的食物上一样


春节期间,因为不能回家,喝酒都有点自暴自弃,从超市里随便抓了一大堆流水线大众产品,除了鹅岛、白熊,连RIO微醺都没放过,到了2月,稍微提升了一下,反复喝了几次智美蓝帽,某天晚上心血来潮把红、白、蓝都喝了一遍,最后发现还是喜欢蓝帽....

回头想想,节日里喝的最好喝的,是在朋友家干杯的42度汾酒,害~
题外话是——越是沮丧想要喝酒的时候,越不能买酒瞎凑合,否则心情只会越喝越糟,之前以为白鸟已经是我喝到的下限了,这不,又来一个

澄清一下,这瓶酒没喝完,我需要保护一下我的下限
上面说到入红酒的坑,是因为碰巧看了醉鹅娘新出的书,我全程认真做了笔记,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241878/,酒友不喜欢红酒的单宁,所以先喝的是法尔兹雷司令

我在刚毕业那会儿,喝过一次雷司令,当时惊为天人,现在回头找了找,发现也就是在超市里最常见的法尔兹产区的雷司令,而我想要尝试的露森庄园的雷司令,到现在还没有喝到...在红酒圈里风很大的小红帽,他们家的干白并不好喝,没有任何的果香或者花香气
连续踩雷还没有结束,可口可乐出了三款酒精度数不同的日式柠檬气泡酒,都是配制酒,里面使用的是食用酒精,喝完的结果就是头疼

四一晚上,我买了盒马的两款果味啤酒,方便我蹦热情演唱会,从酒的角度来说,两瓶喝起来都像是果汁,但从果汁的角度来说,草莓的是好喝的,杨梅的是不好喝的


哥哥是好看的,rave party我直接摇翻

9月15日更新
过年时候在朋友家喝到了一款很好入口的半甜型红酒,品名是阿拉扎尼,不酸不涩,甜度是明显的,但还不至于到甜腻的地步,朋友形容为hin温柔的红酒,性价比很感人


年份上,18、19、20年价格不同,口感上也有一定差异,个人觉得18年的甜度低一点,结果只买到19年,可能正经喝红酒的会看不起格鲁尼亚红酒,不过从日常佐餐和随意喝的角度来说,可以选择


德国利奇雷司令还挺让人失望的,以为德国的雷司令可以闭眼入,结果这瓶属于香气和风味都不明显,喝了个寂寞,心想“还是得试试摩泽尔啊”
盒马的精酿越出越多,抛开口味,性价比总是很难让人拒绝,大师艾尔还是可以喝到麦芽风味的,忘了哪款有较明显的苦度


在旅途上认识的一个也很爱精酿的朋友,今年已经开始自己酿酒,第一批出酒之后给我寄了几罐,品质比我想的要高,三款风味都拿捏到位,泡沫足,我因为喜欢世涛所以最偏爱比利时双料,法老的回忆里有生姜,喝着忍不住皱眉




不服气的我又尝试了一款德国白葡萄酒,外卖平台下单的,德国仙莎半甜型,怎么说呢,太便宜的葡萄酒也不用太期待了


5月经历了一场胃崩溃,几乎要决定戒酒了,结果做完胃镜发现没有大问题,好了伤疤就忘了疼。生日那天做了今年的梅子酒,比去年加了梅子的量

去成都“快耍”的时候,打卡了国产精酿的牛啤堂,之前去北京错过了机会,国产精酿始终是俘获不了我的心,好看大过好喝,从来没有惊喜


相比而言,第二家去的药厂就非常惊艳,第一次在精酿酒吧里看到了这么多款国外厂牌的品类,比如安克雷奇的幻影和狼孩还是成都限定,比如邪恶双子有近十款,反正除了贵没毛病

之后单向的十三邀小酒馆一周年活动,更新了(国产)酒单,我抱着“就喝果汁风味吧”的心态去喝了一轮,杨梅、草莓等味道还挺让人愉悦,世涛、赛松、双倍什么的照旧踩雷




那晚上还没到12点就看到许老师已经醉得打飘,酒友也很意外的喝多了,导致我们错过了许老师12点的醉酒发言
承接上面的,又一款便宜不好喝的(精选)白葡萄酒


酸度是较高,但是酸的没有风味啊,说好的柑橘、百香果呢
插播一个小彩蛋~尝试了风很大的獭祭冰淇淋和茅台冰淇淋,撇开价格不谈,茅台(原味)的更好吃一点,酒味更浓,和奶味中和的也很好,獭祭只有一点点酸的酒糟味


三个月后,自酿梅子酒开瓶,这次没有再加更多冰糖去调味,就享受那种酸度超高的梅子味,尽管今年夏天喝了一箱昆竹的白金版(最贵)青梅酒(此处没图),尽管这瓶已经是三款比较下来甜度最弱的了,喝两杯自酿再去喝白金,还是觉得甜了
而梅见比白金还甜,梅子味更是微乎其微,可以想象市面上梅酒的质量了,梅酒爱好者真是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