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挑战
逃避到乡村真的可以消除压力吗?
这周一领悟到自己没有什么问题、转而要充满信心和感恩地活着后,我还是有感到不小的压力。于是周二晚上、周三上午和周三晚上,我逃避到吃和睡之中。甚至,在昨晚看一部慢节奏韩剧时,我萌生了逃避到深山或乡村生活个一二年的想法,想彻底扔下过去一直所背负的慢性负担和心理压力,好好吃饭、睡觉和活动。我觉得那样的生活,才是健康、自然的,然后开始认真考虑这个想法。为了说服自己,我通过丰富的想象试图感受那个想法会让我过上多么美好的生活,比如睡饱、认真做饭、慢慢吃饭、呼吸新鲜空气、每日运动、养花养草、种地养猪等等,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那其实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我想要的是自信、活动和金钱,不是抛弃所有人事的遗世独立。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可以预见自己即使身体上逃离了现代社会,心理上也逃离不了,我还是会在度过一阵子懒散日子后,开始且持续地担忧生活——经济独立、精神丰富等。这种思想压力,并不会比活在社会中少多少,甚至很可能因为没有社会中的一些资源去验证和排解,反而会带出新的压力。
问题不在于压力本身而在于为什么产生了压力
于是,我知道,问题出在我的想法上,并不是我当下的求职挑战。尽管求职确实充满挑战,但它并不必然带来压力。是我对于挑战本身的想法导致了压力,或者具体说,我的想法制造恐惧,恐惧滋生压力。那么,改变的关键就在于:审视和调整自己对于挑战的认识。甚至,更广泛地说,如何生活,如何看待生活的起起伏伏。
为什么面对挑战会退缩而不是进攻或好奇?
挑战,一般会被我们诠释成艰难险阻,但这样的诠释,在我看来是十分偏颇的。因为挑战背后的含义是:我们在面对着一些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或一些用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判断来看是难以完成的任务。这两类情况,之所以会被我们视为艰难、令我们感到恐惧,是因为我们在用生存情绪大脑来感觉,我们的生存情绪大脑会本能地对未知的情形感到害怕。是害怕吗?生命本身真的是这样设计的吗?会本能地固守在原地吗?
不,情绪大脑说别误会我,我产生的不是害怕,只是警觉。生命说,不,我也不是这样设计的,我的使命是发展和探索,绝不是固守原地、静待死亡。如果感到害怕,一定是因为之前在类似的情境下受到过伤害,或者说新的情境显然是会威胁到生命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会对当下的挑战,几乎总是感到害怕呢?是因为我对自己的生命不够信任。具体来说,我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忍受它和推动它。这种不相信,是因为信心的匮乏,比如在幼年成长过程中没有被鼓励发展出面对挑战的信心。但这种不相信,映照到当下现实,是没有什么道理的,以当下求职为例子,我既有具体的想法和策略,也有相应的聪明(脑子越来越转得动和快)和资源(Vanessa的平台——提供真实的商业情景、需求和数据等)去提升技能和灵活应对,由此我感到自己的不相信更多是源于对完美或对完全控制的追求。
此外,更根本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无条件地肯定和相信自己生命的一切。但为什么无条件地相信,以及如何无条件地相信——目前对此我还没有发展出完善的想法,之后有缘再写。
面对挑战,除了害怕,还能?
那么,当放下对于完美的无厘头追求和学会无条件地相信自己之后,我该如何做呢?直觉和生命的本能告诉我,答案是:探索未知和创新做事。具体地,按照生命的本性保持警觉,然后向外试探、和世界互动,突破原有的经验认识,发展出新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如同冥想和正念,保持全面的认识,不被狭隘的自我认同所局限。
进一步地,该如何生活呢?对于当下的我来说,着重需要带着脑子(之前长久地否定和抛弃大脑),清醒、聪明、投入、具有创造力、好奇(会由此感到有趣)地活着。脑子是我们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绝对不能因为要放下价值评判而彻底抛弃脑子。只靠情绪和感受活着,是不完整的和过于零散的。此外,脑子,既听从我们心灵的导引,且是我们身体的领导——它调节着我们的生理条件。
挑战是艰难,也是恩赐的机会
以上见解,总归是把挑战看成了一件较为艰难的事情,而这,多少片面了些。
那么,挑战的另一面是什么呢?
我相信,是生活赠与我们的礼物,给予我们机会发展出新的东西,检验我们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和对自己生命的信心。
简单说,是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丰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