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仁》
《孟子》七篇 158个仁字意思的分类
一、亲, 爱 (10) 二、恻隐之心 (6) 三、具体行为 (8) 四、仁政-有具体内容 (5) 五、仁的属性、仁义的属性 (29) 六、仁义:一种品德 (14) 七、仁政:仁者/仁政的好处 (19)
一、亲, 爱 (10)
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2.亲亲,仁也。《告子》
3.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
4.爱人不亲,反其仁
5.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7.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
8.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9.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10.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 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 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二、恻隐之心 (6)
1.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具体)
3.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4.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5.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6.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宣王》
三、具体行为 (8)
1.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2.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3.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4.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
5.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6.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 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 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 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 ‘狄人之所欲 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 我将 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从之者如归市。
7.居下,不以贤事不肯者,伯夷也; 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 不 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 曰,仁也。
8.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
四、仁政-有具体内容 (5)
1.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2.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3.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4.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5.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五、仁的属性、仁义的属性 (29)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矢人岂不仁于函(铠甲)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没有人)之御(抵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犹)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由恶醉而强酒。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茍为不畜,终身不得。茍不志於仁,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
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茍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
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圣人治理天下,要使粮食 好比同水火那样多。粮食同水火那样多 了,百姓哪有不仁爱的呢?
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天下有善于养老的人,那仁人便把他作自己的依靠了。
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贼仁者谓之‘贼’
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告子》
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
六、仁义:一种品德 (14)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 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杯棬。 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
七、仁政:仁者/仁政的好处 (19)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地不改(更也)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
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駆矣;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故曰:为髙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髙位。不仁而在髙位,是播其恶於众也。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哪里)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齐王子,垫》
其它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