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
早就听说过《我们仨》,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读,前两天,看到孔网月末活动,有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搞活动,就买了一本,晚上收到书之后就一口气把他读完。读完对杨绛他们仨了解更深入一层。
《我们仨》这本书是杨绛先生2002年写的一本书,用来纪念钱锺书先生和他们的女儿钱瑗。全书一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俩老了,杨绛先生做了一个梦,她和钱锺书先生一起散步,结果钱锺书先生忽然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到,梦醒之后一直等着钱老醒来,告诉钱老她做的梦,钱老告诉他:“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用做梦来形容他们俩老了。第二部分是我们仨失散了。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杨绛先生通过梦的形势,隐喻的告诉读者钱锺书老先生和钱瑗他们两个先后离他而去,用船代表医院,用客栈形容家,杨绛先生船上探望钱锺书老先生,书中有很多隐喻,比如“他向例早睡早起,我晚睡晚起,阿圆晚睡早起”,钱锺书老先生在他们仨中,最早来到这个世界,也是最早离开这个世界,故而是早睡早起;杨绛先生稍晚来到这个世界,却是最后一个离开这个世界,送走他们两个后,他才离开这个他热爱的世界,故而是晚睡晚起;阿圆最早来到这个世界,却先父亲和母亲离开这个世界,是晚睡早起。第三部分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从1935年他们夫妇结婚去国外留学,到1998年钱锺书老先生逝世,一共63年的时光。
读完之后,有很多感悟,现分析如下:
1、杨绛先生思念丈夫钱锺书和爱女钱瑗,杨绛先生先后送走爱女钱瑗和丈夫钱锺书先生,白发人送黑发人,恩爱的丈夫先她一步离开,这种疼可以说非常人能够感受,杨绛先生心情肯定不好受,但是通篇我们没有看到悲痛欲绝,哭天忽地,没有婆婆妈妈,有的只是思念,爱。杨绛先生把丈夫钱锺书先生和爱女钱瑗的先后离开说成是失散,把家、医院、和从家到医院的路用客栈、船和古驿道来隐喻。
2、杨绛先生家庭关系非常和睦,温馨和友爱。他们彼此爱着对方,可以说家庭氛围充满爱。钱锺书老先生和爱女钱瑗的关系是朋友、是哥们。钱锺书老先生爱自己的夫人杨绛女士,不舍得匆忙离开,把梦做成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故意慢慢儿走,让爱妻送一程又一程,尽量多聚聚,把离别拉的长。钱老躺在病床上,对杨绛说的一切都莫无表情,但是只要爱女阿圆去看望,总是强打精神。阿圆去医院看望爸爸,钱老让阿圆回去,回家去,回她自己的家去。钱老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在杨绛怀孕时就说不要儿子,要女儿。第一次见女儿,就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阿圆身体不好,钱老害怕再生一个分走对阿圆的爱,一辈子只要了阿圆一个,可以说在上世纪30年代就践行了后来的独生子女政策。阿圆在爱的氛围中长大,也超级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她很坚强,只是一直在惦记自己的爹妈,说到妈妈就流眼泪。钱锺书也知道爱女对父母的爱,知道女儿不放心,记挂着爸爸,放不下妈妈,一直在抱歉。
3、杨绛先生一家可以说是书香世家,用杨绛的话说是他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家庭的氛围就是读书,不管是留学时期,还是国内沦陷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钱老在牛津大学留学期间,牛津学制每年三个学期,每学期八周,让后放假六周,第三个学期之后还有长达三个月的暑假。钱老把假期的全部时间投入读书。当时其他中国留学生都离开牛津到别处旅游,唯独钱老直到三个学期末才离开。钱老在清华读书四年,基本都在读书。钱锺书在巴黎的一年,自己下功夫扎扎实实地读书。每日读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为了练习法语,钱老到集市上去练习。由于钱老和杨老都爱读书,他们的女儿钱瑗看到父母读书,也跟着看书。钱瑗天分很高,可以说是过目不忘,而且观察细微,和父亲一样格物致知。钱锺书老先生的父亲重男轻女,又一次,家庭聚会,钱老爷子醒来发现一个女孩子在脚头,为他掖掖夹被,盖上脚,然后坐着看书,院子里一群孩子都在吵吵闹闹,只有这个女孩静静地在看书。老爷子考察了小姑娘,结果大出钱老爷子以外,小姑娘对答如流,大为赞赏,认为是钱家读书种子也。钱瑗像老爸钱锺书,到哪里,都找书看。先是学俄语,后来根据国家需要有学习英语。文革期间,虽然政治运动不断,但是他们仍然能够坚守初心,认真工作,认真看书。在文革时期,不论环境多么艰苦,他们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钱老写作《管锥编》,杨绛先生翻译《唐吉坷德》。想想现在疫情期间,我们都受影响,很多事做不了,比比我们,比比他们,自我感觉汗颜。
4、杨绛家很朴素,他们仨,很单纯,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两夫妻一起承担,困难不复困难;爱女阿圆相伴相助,无论多么苦涩的事都变得甜润。
5、他们很爱国。钱老在牛津留学时一个富翁史博定劝钱老放弃中国的奖学金,改行读哲学做他弟弟的助手,钱老虽然对于攻读文学学士不甚乐意,但放弃自己国家的奖学金而投靠外国富翁决计不干。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很多人跑到外国去,杨绛夫妇认为中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还不如做中国人,所以安静等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6、小孩学说话时不要太多的语言,不然影响小孩说话。钱瑗牙牙学语时,爸妈说无锡话,客人讲普通话,“对门太太”讲法语,轮船上更是语言庞杂。她不知怎么说话,后来有一个单独的语言环境就学会讲话了。这使我想起在爷爷家的一个案例,有一个妇女带着一个孩子找爷爷看病,说2岁了还不会讲话,后来了解到他们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各说不同的话 ,小孩跟父母几天,跟外公外婆几天,跟爷爷奶奶几天,所以就学不会了,后来在爷爷的见一下,由爷爷奶奶带,很快就学会了。
7、家庭、夫妻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处之道。又一次钱老和杨老起争执,等钱老回家去,杨绛先生征询爸爸的意见。老爷子脸上莫无表情,一言不发。这启示杨绛先生,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只能陈述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他反抗父母。他们看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
书中还讲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针对住宿和工作环境,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也没有抱怨,在文革中遭受那么多,也没有抱怨,总是对未来,对国家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