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说自话:看小说的历史
回顾一下我看小说的历史,大约是小时候暑假在县里的新华书店看小说开始的。

那个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在新华书店里看书,各式各样的漫画、小说之类的,大家安安静静的在地上做成一排,只要不搞破坏店员也不会赶你走。在新华书店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小说是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具体情节已经忘光了,只记得为了家人卖血攒钱的事。
后来就是表姐家里的《故事会》、《小小说月刊》、《今古传奇》,说是表姐,其实她比我大十几岁,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整年整年的订了这些刊物,看过之后这些刊物就在我们这些小孩之间轮转了。这三个刊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小小说月刊》,小小说上的故事总是刊登一些很淳朴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故事大意是在那个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妈妈为来家里帮工的人割了肉加菜,帮工的人中午看到碗里稠稠的肉片很感动,没想到能在雇主家里吃到肉菜,在做完额外的活之后还扎了两条小板凳作为答谢。《今古传奇》里的故事一般都带有奇幻色彩,当下读的让人心驰神往,但是时间一久就有些记不清啦。《故事会》更多的是民间志怪、奇遇之类的故事,有很多时候让人忍不住想会不会是真实的经历呢?

初中阶段,学习任务变得重一些,但是接触的这些书也更多一些,同学之间互相借阅之类的,开始看一些大部头的书了。像《西游记》、《红楼梦》、《希腊神话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金庸的小说这一些,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很多都是纯粹当故事看。
高中阶段,离开家到县里的中学读寄宿,这个阶段开始接触到言情小说了,那会的学校周边有很多租小说的店子,各式各样的青春疼痛文学是最受欢迎的,像饶雪漫、郭敬明之类的,除了以上这些我那个时候还很喜欢沧月,特别喜欢的《镜》系列小说,班上的小说爱好者之间也会相互讨论。除了租小说还有一本杂志当时也很受欢迎,叫《爱格》,封面上都是青春飞扬的女孩子,但是文却着实是无数的刀,类似《凉生可不可以不忧伤》类似的。
高中的时候是住校的,高一的时候半个月放一次假,到高二高三就只放月假了,不能出门小说的主要来源就是学校里的图书馆了,我记得在学校有一栋教学楼的顶楼有个图书馆,进门口有许多个固定的盒子,里面有很多排好的卡片,学生可以在那里选自己想要读的书,记下编号,给窗口的老师,大多数是一些世界经典名著类的。我读的大部分经典名著都是在此看的,除此之外还在这里看完了《哈利·波特》这个系列。

高中的时候也是网络小说的兴起的时候,学校里不让学生带手机,所以一开始看的话会在放假的时候跑到网吧里是追更,《梦回大清》和《寻找前世之旅》是我入坑的两本小说。金子写的《梦回大清》应该算是清穿的鼻祖了吧,《寻找前世之旅》也是穿越小说的古早文了,那时候的写作的门槛比现在要高,能拿的起笔杆子的作者文采、构思方面还是比较优秀的,现在的很多网文小说真的让人不忍直视,当然也可能是我年纪变大的原因。

大学阶段正是智能手机兴起的时候,自由的时间加上个人有手机了,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网络小说的世界啊,扎扎实实的看几年的小说,不过这个阶段因为看过的小说太多太杂,基本都是逮到一个文笔不错的作者就跑去把他/她的作品全部翻出来看一遍,匪大、辛夷坞、顾漫、桐华、墨宝非宝基本火一点的作品全部都看过,但是神奇的是越看的多,越是到后期看的越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再看的时候仿佛是一本新的文。
其实我是偏爱奇幻色彩的古言和志怪类的小说的,最喜欢的是白姬绾的《缥缈》系列,最开始看是在天涯论坛的蓬莱鬼话里追更的。另外就是桐华的《长相思》,真的很佩服作者庞大的构思想象能力,在那个奇幻的世界里爱恨情愁都很精彩。
现在离大学毕业好多年了,偶尔碰到优秀的文还是会看一下,但是很久都没有文笔好、情节流畅、故事精彩的小说了。再说随着短视频这些媒体的兴起,一天刷手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很难静下心来阅读了。以前中二的时候会把那些自己欣赏的句子抄下来,现在缺脑袋空空,过目即忘。要跟我爱的言情小说们say goodbye了,以后想看一点严肃文学或者有意义的书啦,把盖泡面的Kindle翻出来好好正儿八经看两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