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笔记 | 多希望疫情赶快结束!
60 Seconds Science是我常听的Podcast之一。新冠疫情以来,他们推出了一档针对新冠疫情的特别栏目“COVID, Quickly”。在2022年3月5日第25期节目中,主持人们讨论了美国CDC调整高风险地区标准的情况,并且回顾了过去人们判断流行病结束的标准。
讲真,太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COVID, Quickly,Episode 25, The Push to Move Past the Pandemic March 5. 2022 Hosts: Josh Fishman, Tanya Lewis,Jeffery DelViscio Source: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odcast/episode/the-push-to-move-past-the-pandemic-covid-quickly-episode-25/ 翻译:Monan
Lewis: 美国的“版图”上周发生了变化。起码新冠疫情风险地图有了变动。一夜之间,许多风险区域都被认定为安全区域。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新冠消失了吗?
Fishman: 这确实很不寻常。但新冠并没有消失。上周五我们看到CDC的地图显示美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高风险区域。然而第二天这张地图上60%的区域都变成了中低风险区域。而这类地区的民众无需佩戴口罩。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我们有更多的手段来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例如疫苗和全新的抗病毒药物;其次,我们发现,可怕的奥密克戎病毒的感染数已经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如此,每天还是有大约2000名美国人因此死亡,这种死亡率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最后,出于上述两种情况,CDC决定重新调整其评估新冠疫情风险的方式。而这就改变了我们所说的风险地图。
CDC此前用来评估风险的指标是特定地区的病例数,每10万人中出现100个病例(1/1000)意味着病毒在此地的传染风险较高,CDC表示这类地区的民众应该佩戴口罩。
新的方法改变了衡量重症的计算方式。它强调的是新收治的人数以及医院里新冠病人的占比。当然这种方法也考量了病例数,但它的标准提高到了每10万人200例(1/500)。
你可以在该机构的网站查询自己所在的地区的风险程度。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your-health/covid-by-county.html)
公共卫生专家普遍支持这一举措。通常,一些小病小痛人们自己应付一下就过去了。也没有人希望因为罹患重病而被送入医院急救。同样地,我们必须停止新冠病人给医疗系统造成的挤兑。
病例数的上升早于住院治疗人数的上升,因此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可以为社区提供早期预警。
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流行病学家卡特琳·捷特林娜(Katelyn Jetelina)表示,新的指导意见提供了有关高风险地区如何提高保护措施的说明。人们可以重新戴上口罩,并且不可以待在通风不良的建筑内,此外还应推动更多人打疫苗和加强针。只有预警指标下降,才可以下调相应的防范措施。
然而,捷特林娜并不赞同只有达到每10万人中有200病例才可划为高风险地区的做法。在一直有人感染新冠的情况下,美国5至11岁的儿童中仅有四分之一充分接种了新冠疫苗,她认为这种传播程度依然是不安全的。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出门不戴口罩,哪怕是在中风险地区,这也会给免疫系统薄弱的人群带来危险。
但美国希望回归新冠疫情前的常态,政府颁布的政策也反映了这一趋势。本周,尽管新冠病毒依然存在,白宫还是宣布了一系列实现上述目标的计划。地方药房和社区中心将配备“检测与治疗”设施,以便民众得到快速检测,获得抗病毒药物。
政府计划通过扩大污水检测点的方式来加强对新一波疫情的监测——这种方式可以探测到病毒的激增。此外政府还计划利用更多的基因检测设备更积极地寻找基因变种。
Jeffery: 现在,我们每个人要面对的的问题在于,当其中一个早期预警指标出现时,我们应如何反应。人们可能会想:现在这个病毒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为了阻止它的扩散,我们是否应该提高保护措施,例如戴上口罩或是打加强针呢?而这显然是政府政策制定者们期待的反应。在疫情早期人们的确这么做了。但重回严防死守的生活可能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美国人了。
Fishman: 说到回归常态,你曾经就流行病如何结束采访过一些历史学家。对于新冠疫情的结束,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学到些什么呢?
Lewis: 这是个很吸引人的问题。我曾经采访过历史学家约翰·巴里(John Barry),他是《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The Great Influenza: The story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 in history)一书的作者。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1918大流感的历史,这是一场造成全球至少5000万人死亡的瘟疫,仅美国一国的死亡人数就接近70万人。

我问巴里他怎么定义流行病的结束,他表示,这个节点出现在人们不再在意它时。而这种情况似乎已经出现在许多地方。当然科学性的前提也有——即病毒带来的症状不再那么严重,同时人们已经能够获得疫苗和治疗。
就新冠病毒而言我们几乎已经带来了这个节点,巴里表示,但诸如辉瑞的Paxlovid等抗病毒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说到底,流行病的结束更多是一种人为决定而非生物选择。“作为一个社会整体,我们对此显然已经十分厌倦了”,巴里告诉我,“但是过早放弃所有预防措施会带来风险。”
巴里表示,大多数有关1918大流感的历史都将其描述为三波:1918年春一波,1918年秋一波,1919年冬春一波,最后平息于1919年。然而实际上,1920年新的变种毒株带来了第四波疫情,这一次比前三次要严重得多。
当时,美国大多数地区在第二波疫情时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部分地区在第三波疫情时也这么做了。但在1920年第四波疫情达到高峰之时,几乎没有城市采取任何限制措施。美国人就这么过了过来。
最终,这种疾病消停了下来,部分是因为大多数人已经感染并实现了免疫,但这也是因为该病失去了感染肺部细胞的能力。没有什么病毒会通过进化而减弱毒性的自然法则,巴里表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对病毒施加压力,使其难以感染我们的肺部——就像我们在奥密克戎变体病毒身上看到的那样。
巴里现在的态度是乐观的。新冠病例数明显下降,大多数人已经通过打疫苗、感染,或两者皆有的方式实现了免疫。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病毒变种都是温和的。1918大流感之后还是出现了因为流感而导致大量死亡的严重疫情,例如1928年。病毒的进化是随机的,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卸下防备,巴里表示。
最终,决定流行病结束的不是病毒,而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