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妆剧×红楼梦】04丨调脂粉宝玉尽片心 平风波宝钗论铅华(下)
《古妆剧》番外篇既《红楼梦》十级美妆达人(就是我)的脑洞之作!纯属臆想、无关考据,勿杠勿喷勿上升角色及作者,你说什么都对~peace & love~
【前文电梯直达】
李纨听说,将手中的茶搁下道:“听人说,以鸡蛋壳子蒸粉能去铅毒,先将鸡蛋开了窍子,去了清、黄,把市面上买的寻常胡粉不拘多少,满满地填进去。再用纸将那口子封实了,放到饭甑上蒸它。待到蛋壳变黑,便是将粉里的‘铅毒’逼了出来。如此换一只蛋壳再蒸,反复几回,直到黑气尽数去了,那粉也便炼成了。”黛玉听说,以帕子掩口笑道:“不如咱们也按大嫂子说的法儿蒸炼起来,回头揭开厨房的饭锅,里面竟不是米面菜蔬,而是一只只黑黢黢的鸡蛋呢!”
调脂粉宝玉尽片心 平风波宝钗论铅华(下)
话说平儿随素云到了稻香村,只见宝钗、探春、黛玉等人都在堂屋里坐着,林之孝家的带了七八个丫头、婆子跪在地上。李纨见她进来,忙起身笑迎道:“可是把你这个‘青天’请来了。”
平儿见礼笑道:“大奶奶有什么吩咐?”李纨近前拉了她的手,说到:“原是不该这会子烦劳你,偏他们又不安生,吵闹起来。管事的媳妇们要去回凤丫头,被我撞见了拦下。我想着,今天是凤丫头的好日子,断不能去叨扰她,便带到我这里,请了你来帮着断这公案。”平儿听了忙道:“大奶奶自有分辨,或打板子、革月钱,撵了出去,或卖或配人,我回头回二奶奶便是。”
探春起身笑道:“虽不是什么奇冤疑案,却也夹夹缠缠,各有各的理,须得你来分辨个明白。”又指着地上跪着的几个女孩子道:“况她们又不是寻常丫头,一时间倒有些为难,所以才请你来商议裁夺。”
平儿方细看,认出是梨香院唱戏的文官并三个女孩子,另有园内厨房当差的夏婆、何婆等人。平儿便向她们询问缘故,林之孝家的回说:“梨香院的芳官偷了园内小厨房两筐子鸡蛋,人赃俱获。让人查了,连蕊官、藕官也是瞒赃的帮凶。芳官她们不认,跟厨房里的夏婆、何婆吵嚷浑骂起来。原是要回二奶奶的,大奶奶拦下了,这才送至这里发落,请奶奶姑娘们的示下。”

平儿见那几个女孩子面上都有愤恚不平之色,便向文官道:“可是如此?”文官磕头道:“原是我们不该,惊扰了各位奶奶、姑娘,小孩子们淘气混闹,一时间冲撞了园里的妈妈们。回去班主自会责罚,还请奶奶们绕过这次。”说罢,磕了个头,又推着其他几个女孩子给几个婆子赔不是,几人皆负气不肯。
那夏婆子不等平儿发话,高声道:“姑娘说得倒轻巧,芳官她们三个糟蹋了那两筐子鸡蛋,也是赔个不是便勾销了的?姑娘奶奶们不知道,好好的鸡蛋,一个个都被她们磕破了口子,连清带黄洒了一地,阿弥陀佛,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一旁芳官听了,不觉冷笑道:“您老快别提银子,我都替你臊!今儿诸位奶奶、姑娘在,倒不如把这一段公案辨个明白。”因叩头向平儿道:“姑娘明鉴,自打我们入了这园子,吃穿用度,日常使的脂粉、头油,一概都是园里的妈妈们交与班主,再分给我们使。吃的穿的倒也罢了,只是我们这一行,虽然靠嗓子行事,脸面上也须过得去。可恨送进来给我们使的脂粉都是下下等的货色,那铅粉又涩又厚重,涂上便似刷了一层白灰。使得多了,脸色还会发青发暗,越发像庙里泥捏的鬼了!和班主说了,只骂我们挑三拣四,下回送来还是那样。”
平儿疑惑:“这又与小厨房有何相干?”芳官道:“我们也没办法,只听人说,把鸡蛋磕破个口子,倒出黄,只留蛋清,再把铅粉灌进去,用纸糊了上锅蒸熟,便能去铅毒,涂在脸上显得光洁还不易脱落。我和藕官、蕊官三人凑了几百钱,悄悄央厨房里的妈妈们替我们弄些。谁不知道,鸡蛋、柴火用的都是公中的,那几百钱不过是孝敬妈妈们辛苦,又担着个不是。怎想,妈妈们拿了钱,起先几次还替我们照看,不过三五次,便糊弄起来。那铅粉怎样送去不过原样还回来,还说什么‘前儿娘娘赏了那么多好东西,体己银子不知攒了多少’,话里话外,只嫌我们的银子给少了。”
夏婆子等人听芳官说破了首尾,一时间又羞又愧,只争辩道:“我们原是好心帮忙,那银钱不过是填补公中的亏空,并没落到我们手里,红口白牙的可不能冤屈了好人。姑娘怎知我们没替你们蒸粉来者?”
不等芳官答话,一旁藕官鼻子一哼冷笑道:“我们在粉里兑了些生米,若是蒸过,早该熟了。可送回来的粉,里头的米粒子依旧是原样,可知是诓我们呢!”又对平儿李纨等人道:“我们气不过,向她们讨要银钱,又不肯归还,这才趁小厨房无人时拿了些鸡蛋,只当咱们花银子买的,几位妈妈就‘偷儿、贼儿’的好一顿痛骂,还有好多奶奶姑娘听不得的混账话。若细细算来,我们日常的柴米菜蔬还不知被她们克扣了多少,请大奶奶平姑娘细查小厨房的账便知!”
那夏婆何婆听藕官说要平儿查账,心里早虚了大半,却又无可分辨,满嘴里只是“粉头”、“娼妇”地乱骂,众媳妇忙呵住。
平儿思忖片刻,向众人道:“这事的缘故我已知晓,只是今日二奶奶做寿,况老太太、太太、姨太太都在前头,不好因为这一点子小事吵嚷。待我与大奶奶商议了,明日再做理论,你们回去切不可再生事,否则即刻撵了出去!大奶奶看如何?”李纨点头道:“甚好。”因命林之孝家的带了众人下去了。
一时间又上了茶果,素云早搬了张小杌子来,李纨拉着平儿坐下,笑道:“才闹了那一出,又劳乏你断了这半日的案,可是乏了,快坐下。”平儿只不肯。探春笑道:“眼下又没有外人,你快坐了,咱们可商议商议怎么处置才好。”平儿方告了坐,笑道:“等会儿子叫了周大娘和旺儿媳妇进来,细查便知。”

探春听说,笑道:“依我说也不必查,俗话说得好:不平则鸣,且不说给那些唱戏女孩子的东西,就连我们屋里每月份例的脂粉头油,又有哪一样是能使的?”说着便开了李纨的妆奁,取出粉盒来揭开,搓了些妆粉在手上,至众人面前道:“你们瞧瞧,还说这是上好的杭粉,不过顶着个名儿,粗粗剌剌的,全是渣滓,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弄来的。”
平儿忙起身赔笑道:“外头买办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搪塞,也不只脂粉头油这一宗。那些买办原都是公中的管事,又扯着外头的账目,二奶奶在太太面前提了几次,都是旧例,太太也难办,只委屈了奶奶和姑娘们。”
李纨笑道:“你瞧瞧,我才说要在凤丫头面前给你争争气,你倒好,这么快倒替你奶奶撇了个干净。你和你奶奶原是天仙一般的美人儿,便是不用这些脂粉也不打紧。不像我,老柴枯树的,若不涂抹些哪还见得人?”说得上下众人都笑了。
探春吃茶毕,想了想道:“只是那起人如何处置才是?这十二个女戏子原是为省亲采买进来的,又在娘娘跟前扮演过,倒不可轻慢了。想必是日常使的东西太过不堪,她们也怕损了容颜,这才想了巧宗儿;不想园内那起老妈子们哪里是省油的,能进到里头服侍,想必也都有些个手段门路,又是贪图银钱、克扣东西惯了的,才闹了出来。两下里都有些错处,又各自有些脸面……我只是不知,原来鸡蛋也能拿来蒸粉?”
李纨听说,将手中的茶搁下,向探春道:“这是有的。原先我在家里住着,十来岁上下也爱调弄些脂粉。听人说,以鸡蛋壳子蒸粉能去铅毒,我跟丫头们也偷试过几回。先将鸡蛋开了窍子,去了清、黄儿,把市面上买的寻常铅粉不拘多少,满满地填进去。再用纸将那口子封实了,放到饭甑上蒸它。待到蛋壳变黑,便是将粉里的‘铅毒’逼了出来。如此换一只蛋壳再蒸,反复几回,直到黑气尽数去了,那粉也便炼成了。[1]” 说着,又自去开了妆奁,对镜照了一照,叹道:“昔年你珠大哥只爱素净,我便不大妆饰,况太太也不喜矫饰轻浮之人。后来他去了,这些妆粉胭脂便越发丢开了……”说着不觉面露悲色,众人忙劝慰。
黛玉笑道:“不如咱们也按大嫂子说的法儿蒸炼起来,回头揭开厨房的饭锅,里面竟不是米面菜蔬,而是一只只黑黢黢的鸡蛋呢!”宝钗笑道:“那原是宋人制备胡粉的法子,铅毒虽是去了大半,粉却失于干涩,若涂不均匀倒花了脸。至后,便只去了黄子,将铅粉和蛋清调了,添上半钱的密陀僧,依旧填在蛋壳里;糊了顶,再以纸裹了,以文武火煨干。如此亦能去铅毒,且那粉更加润腻光莹,比寻常妆粉服帖些。加之耗费有限,也不甚繁琐,寒门小户人家多用此法,因起了‘鸡子粉’这个俗名[2]。”

众人正说笑,只见宝玉进来了。黛玉忙笑道:“快把你那屋里上好的脂粉头油胭脂膏子包上几大包,送到梨香院去,便可安生了。”宝玉不解,因问缘故,众人便将芳官等人之事说了。
宝玉笑道:“依我说,那些厨房的妈妈们手上到底沾染了油腻荤腥之气,好好的粉交于她们调制,倒脏了。若是嫌外头的铅粉使不得,不如自己制些英粉,和铅粉兑了使,倒也便宜。”李纨笑道:“不妨把制法说与我们听了,若真便宜,我们也让丫头弄些来使。”
宝玉忙笑道:“这也简单,不过是按照古法,把白净的新米和微微发紫的陈米拣干净,分别先用大石磨碎了,再用筛子筛过;再用小石磨细研,再过筛。像这样上研了筛、筛了研五六次,按比例把两种米粉兑了,略略加些铅粉便成。这粉,比寻常铅粉更细滑润泽些,且不伤肌肤,另加些碎珠子、脑麝之类的也使得。听说如今宫中亦用此法,涂了面上娇嫩鲜艳,又香,便是蜂蝶也爱的。因又得了个名,叫做‘娇蝶粉’[3]。”
宝钗听说笑道:“你这说的,倒真真是古法了。《释名》中说:‘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这胭脂水粉的‘粉’字,原本就是米粉之意。想来彼时并无铅粉,女子傅粉用的都是米粉,也叫英粉。只可惜,英粉‘不着人面’,不消半日就脱妆得厉害,须得兑些铅粉才好。”宝玉连连称是。
黛玉笑对平儿道:“回头你告诉凤丫头,就说大嫂子这里要三石新米并三石陈米,另大石磨小石磨各一具,并粗细不等的罗筛子若干只。”李纨等人问“何故?”黛玉笑说:“你们听听,这又是米又是面,又是磨又是筛的,莫不是与大嫂子这‘稻香村’极恰?”宝玉听了,乐得直拍手,说:“就按林妹妹说的才好!”
宝钗一旁笑道:“脂粉之物,原是弥补女子容颜之不足,若是像东邻女那样‘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倒是素净天然的好。只是如今女子多不通此理,只一味涂脂抹粉、浓妆艳饰,反倒失了本真,像是乡野人家贴的年画上的人物了。”众人皆以为是。
此后李纨又留下平儿,大家说了一回闲话,掌灯后方散。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1]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之八《宫院事宜门》“法制胡粉方”:胡粉不拘多少,以鸡子一个,开窍子,去清、黄令尽,以填胡粉,向内令满,以纸泥口,于饭甑上蒸之。候黑气透鸡子壳外,即别换,更蒸,候黑气去尽,取用搽,经宿,永无青黑色,且是光泽。
[2] 元《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庚集《闺阁事宜》“鸡子粉方”:鸡子一个,破顶,去黄,只用白。将光粉一处装满,入密陀僧半钱,纸糊顶了,再用纸浑裹,水湿之。以文武火煨,候干为度。取出,用匀面,终日不落,莹然如玉。
[3] 〔民国〕徐珂《清稗类钞·服饰》:“孝钦后好妆饰,化妆品之香粉,取素粉和珠屑、艳色以和之,曰‘娇蝶粉’,即世所谓宫粉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