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书笔记

序一:P1-7
①本书要传授给人的是一单纯的思想。
②读这本书的方法:读两遍;先研读导论《论充足理由原理四重根:一篇哲学论文》;熟悉康德的主要作品,所以先读附录。
第一版序写于1818年,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版出稿。在第一版序中,可以感受到的是叔本华自信满满的推介。此时的叔本华,三十岁。叔本华极力推崇天才,因为他本身就是天才。
---------------
序二:P8-20
①在这个时期,哲学被当做政治手段或私人用途。
②对康德哲学的理解,也区别于黑格尔的观点。
③对黑格尔哲学提出质疑和“奉告”
④重新对自己的学说(思想)给予肯定,“要是我的哲学有一天居然可以登上教授席位,那一定会给整个时代带着彻底的改变。”
第二版序写于1844年,此时的叔本华56岁,已到知天命的年纪,经历过哲学的误用,学说的不得志。与当时的哲学主流黑格尔相比,叔本华经历了很久的冷落。但在第二版序里吧,还是能看到叔本华的自负和diss功力,显得十分可爱。
-----------------
序三:P21
①真理和真实的东西,早该获得立足之地,但仍被阻碍。
②“要是一个人漂泊了一整天,到晚上他终于到达目的,那就够啦”
第三版序写于1859年,晚年的叔本华终于等来了他的学说的影响力萌芽。“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
在前二十多页的序中,看到了不同时期的叔本华,从三十岁的意气风发,到五十岁的不得志,到七十岁的盼望,盼望自己的学说得以延续得更为长久。这种长久,联想到最近在看的昆德拉的《不朽》。不朽是一种审判。那么,叔本华是幸运的,在他的有生之年,看到了自己的著作被大众接受。这是命运对天才最好的礼遇吧。在这本书的评价中,看到一句非常好玩的短评——“我在精神上早已跟他结婚了”。类似的心态,从看他的第一本书开始,叔本华就是我绝对的精神偶像,不会塌房的那种。
---------------
附录:康德哲学之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