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凡的人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 编者按: 划小单元,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让平凡的人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本文内容来源于线上一对一互动梳理。
来源| 驻企辅导顾问组
编辑| 极简君
Q1:公司如何摆脱个人英雄到标杆管理?
顾问组:这是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老板不能把个人英雄当标杆,因为个人英雄永远是少数,如果企业把个人当成标杆毕竟永远是小数,最终都会失效。
企业好的制度一定是激发绝大多数人奋斗的,企业应该把标准降低,而不是把标准抬高,企业要有这种英雄,但是这种英雄不能作为组织的标准,个人英雄大神也不是组织的标准的唯一,因为多数人都达不到这标准,大多数够不着?只有他都在闪闪光灯下,那其他人只能靠边站,我们想想,企业是靠个别优秀能实现你的商业成功嘛,我想不可能。
如何消除员工的业务的不安全感?还是让大部分员工承担具体的经营责任,通过划小单元独立核算来经营,经营单元面,可以参考经营激励、投资权激励与股权激励等,企业赚钱一起分享,跟员工讲清楚,通过数字信息化让他相信,解决企业与员工的信任。
当然,有些员工追求安全感,他不愿意投资,那我可以通过经营权分享,我们更希望企业通过投资权、股权等来识别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来做事业,企业主必须清晰凡是追求短期利益,其实一辈子也发不了财,为什么呢?企业追加是长生不老的,事业是有生命周期的,一般事业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1个阶段我们定义为战略投入期,第2个阶段我们定义为市场投入期,事业是非线性增长的,在这两个阶段其实企业都不怎么赚钱,真正的赚钱的实际上是在经营规模起来的时候,利润红利期才会到来,分享就会增多,如果关键岗位不投资、不入股,只追求未来长期收益的话,前面两个阶段都是付出,收益肯定非常少,企业要通过资本收益(资本收益往往是发生在最后阶段),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去适当引导有一些能力的员工,能够去尝试一些方式。让他们跟着企业走…..
Q2:英雄作为公司的目标立标杆可以吗?
顾问组:我们建建议不能当成选拔人的标准,但可以立标杆,可以让大家学习、对标,作为一个模范去学习,这没问题的,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值得大家去学习,他们成功的背后肯定有一些独特的特质,学习他是如何实现一个更好的这个业绩,这可以作为示范榜样,但是不能作为企业选拔的人标准。
Q3:怎么化解部门之间的对立?
顾问组:我们最近也碰到企业部门之间对非常的严重的这种情况,最好的化解就是通过正式的管理团队会议来解决,在此基础下,在企业导入不要私下互相指责的文化,因为每个人的立场角度都不一样,所以就要在公司管理会议上去解决大家分岐问题,并要形成决议。
企业要用明规则来化解私底分岐问题,这是其一。像华为为什么设置ST与AT会议?
其实就是把人与人之间、部门跟部门之间不同的看法都能够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去化解,最终达成思想与行动统一,企业要建好这些矛盾的一个出路就是这么个组织运作管道,这是其二。
第三,一个组织如果是老私下讨论是非,讨论对错,企业的对错就没完没了,大家天天做法官做裁判,清官难断家务事,企业同样用这样方法也解决不了。
所以我们在辅导企业,就是建立这些规则,不要讨论是非对错,就谈实践谈行动,谈对结果。所以我们要回到这个层面上来讲,你要谈是非,那你要说别人是非,那能说出一箩筐来,有意义吗?
对工作毫无意义,企业一定要收敛到公司的商业成功的层面上,企业要是老说别的部门别的人的问题,你要让他拿出方来,拿出行动来,企业里面大家都要这么去想问题,就能慢慢地把这风气制约掉,如果这种是非当成一个组织的风气,一旦形成的话,组织就没有战斗力了……
Q4:部门墙怎么打破?
顾问组:最好打破的方式就是IT流程化运作。用IT化流程把这些部门之间一些不通的地方把它疏通,另一方面,就是把流程目标的实现和每个部门之间的利益要绑定。
企业要执行流程绩效,把相应的部门的业绩、待遇、回报统统纳入流程绩效,企业才能打破部门墙。
唯有这样大家都盯着全局目了,形成合力,如果各个部门的目标都是局部目标,都没有全局视野,当然大家部门之间就是对立的。
我们在辅导企业跟企业做绩效管理时,前线的部门考评毛利,后台部门也要同样考评毛利,只是比重不一样而已,或起码要考评他的生成成本下降。
这样就让前线卖的多,他的收益也就大,他就要想办法去帮助前线减成本,让前后端的部门之间要形成互锁,互相联动起来,如果设计的KPI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就不会配合。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