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教育
查看话题 >都市男女的相亲故事实录(1)

不管你是大厂凯特,还是外企朱莉、教师Miss张、公务员小张,只要你未婚单身,相亲是绕不开的话题。或来自母上父上的张罗、热心小区阿姨的牵线、主动或被动地选择。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于相亲这件事,张小姐的心态也从被动消极转向积极主动,从“❌”到“ I need more and more” 而不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亲对象的增长也到了瓶颈期。由于张小姐的转化率低于1,至今还没有一单成交,来自张小姐母亲的这个引流渠道也宣布终止合作了。
“我瞧人家挺好的,你到底觉得哪里不好。”
“人也没什么不好,就没感觉呀,感觉跟他没什么好聊的。”
“多聊聊就有感觉了。”
“感觉是什么?”张小姐也不知道怎么跟母亲描述,话题到这,总是以张小姐的沉默结束。
“感觉是可以培养的么?”张小姐也曾问过朋友这个问题,“很难”是张小姐的答案。那些见第一面没感觉的相亲对象,张小姐提不起任何兴趣进行第二次的约会见面。
相亲到现在,张小姐的心态已经逐渐躺平,来者不拒,也绝不主动半步。从 25 岁到 30 岁,张小姐有过 6个相亲对象,每一任相亲对象都如同昙花一现,永远地定格在第一面、第二面。
“再见”张小姐挥挥手,他们从此消失在人海之中。
王先生,张小姐的第五个相亲对象,是一个例外,是张小姐唯一一个见了8次面,维持了2个月的男人。 故事先从第 5 个相亲对象开始吧。
张小姐的第五个相亲对象
王先生是小镇黑社会老大的二儿子。王先生的身世,张小姐是在见第三次面时才得知的。 而这个身份在张小姐眼里是加分的:做不了大哥的女人,做大哥的儿子的女人也是很酷的。
张小姐和王先生第一次相遇发生在小学闺蜜老李的婚礼上,他是老李的远房表哥。
当时他们最近一次的直线距离是3米。
那天,张小姐举起相机,为老李的家族拍下一张全家福,王先生站在最边上,旁边站着他的母亲。 婚礼结束后,王先生的母亲愁着儿子的终身大事还没着落,便偷偷向老李打听单身姐妹,张罗一个给王先生。
老李立刻想到了她的万年单身朋友张小姐,王先生在佛山创业,张小姐在广州工作,广佛同城,两人的物理距离相近,想来成功概率较大。 闺蜜老李同张小姐讲了后,张小姐欣然答应了。
王先生各方面都能满足张小姐母亲的完美女婿人选。 高学历、211院校毕业;同个小镇长大的,讲着同样的家乡话。
条件一证明了王先生的读书能力强,条件二保证了女儿不远嫁,过年能一起回老家。 178的身高也是张小姐历任相亲对象的最高海拔。
唯一遗憾的是,王先生的头发过早地被工作薅光,如同水土流失的耕地,不断地退化,只留下后脑勺。这令92年的王先生看起来如同70后叔辈。
张小姐默默地进行心理建设:看在178的高个子上,原谅地中海。 王先生加微信的第一句便是自爆年龄身高体重和工作地点,张小姐也礼尚往来,不过在身高上悄悄多加了2厘米,打上了“160cm”。 在微信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一周后,王先生提出了见面。
地点约在广州的一家老茶楼。
张小姐的每一任相亲对象的第一面都约在茶楼。一是出品基本不会出错,二是点心等待的时间比较短、三是不断地续杯喝茶也能避免尴尬。
王先生开车到张小姐的小区门口,等待张小姐款款下楼。张小姐对此很满意,不管怎么说,这符合偶像剧女主角的出场,也尽显王先生的绅士风度。
张小姐换了三套衣服,红色细高跟才踩下楼,浅黄色V领针织开衫,恰到好处地露出张小姐的锁骨弧度,金色细项链亮晶晶地缀在脖子上,方棋盘格子开衩裙随着臀部的扭动,若隐若现地露出小腿后侧。 张小姐对自己的穿搭甚是满意:“今天我要迷死他。”
虽然出门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但见到那一刻,还是不可避免地有些紧张。走出小区门,张小姐远远地瞧见了一颗亮堂堂的高脑门儿杵在车门前,王先生朝张小姐招手。
张小姐故作镇定地坐入副驾驶。 车门关闭那一刹那,张小姐只觉得一阵闷热,这个狭小的空间急需打开话匣子。 “你过来多久?”张小姐直挺挺地坐在副驾驶上,让自己的视线始终定格在前方。
“40分钟。”
“还挺快的。”
王先生跟张小姐念的是同一个小学,念到三年级,王先生便随母亲搬去东莞了。王先生不怎么跟张小姐讲家乡话,两人用普通话聊着天。偶尔蹦出一两句家乡话,跟粤语夹生英文一样。
(未待完续)ps:谨慎追文,该作者常年挖坑不填坑
我是小P同学,周更号主,躺平派学者。年近三十依旧天真,拥有弃更小说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