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读书笔记 《路过你生命的每个人》梁晓声 (2020年出版)
自序 人与文学
人的丰富多样就是文学的全部内容,也是它存在的意义。
——1987年多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学即人学。小说中的人大抵是虚构的,这是因为便于使读者了解他们。散文中的人物却可能没有姓名,只有性别和性格,甚至连职业也不清楚,只不过是作家在某地、某时、某种情况下关注的一个人物而已。作家的这一种关注,折射出作家对社会的一度或一向的敏感,简言之,是作家情感倾向的一种反映。
本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部的编辑们从作家梁晓声的几百篇散文和杂文中选出他们喜欢的一些编成,并确定书名,折射出编辑们的阅读感受。
突然想到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本、考试阅读题见过的篇章是作者梁晓声的作品,那时要分析某个场景、某个句子、某个词如何理解、有什么作用,要说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现在读文章囫囵吞枣,读完每一篇有一种“对对对,隐隐约约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再多的也说不出来了”的感觉。要多练习主旨提炼、总结和表达呀。
第一章 人间有真情
本章由7篇散文构成,《我的父母》《慈母情深》《父亲的演员生涯》《我和橘皮的往事》《我与儿子》《给哥哥的信》《怀念赵大爷》《有那样一位姥姥真幸福》,作者记录了父母、老师、儿子、哥哥和工作单位勤杂工赵大爷,还有读倪萍的《姥姥语录》感悟。作者从生活中的琐碎出发,记录慈母、怀念手足、悼念平凡又不平凡的小人物。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在作者生命的某段时间对作者产生直接的影响或给予作者力量。
在《有那样一位姥姥真幸福》里,作者说“我觉得,不是所有活到九十九岁甚至更大岁数的老人都自然而然是智慧的。只有一生本着善良的原则活过来的老人才是智慧的。善良是人性之根。宽容、体恤、正义、助人为乐......所有人性之宝贵的根叶,皆由善良而生。“智慧”一词可拆分为两个字各做诠释,“智”的含义只不过是聪明,“慧”字却是有心的,是从善良的心里总结出的思想觉悟。便也是一种正文化。所以,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
第二章 里巷乡野,平凡世界
本章由8篇散文构成,《紧绷的小街》《老驼》《鸳鸯劫》《一只风筝的一生》《玉顺嫂的股》《小垃圾女》《玻璃匠和他的儿子》《老茶农和他的女儿》。
作者写动物,“万物皆可开悟于人”,由老驼的喘息咳嗽想起父母辛劳一生,由鸳鸯离去照应冯先生的两次婚姻。作者写人物,社会底层为生计精打细算、奔波劳碌的小人物是那个年代社会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于是,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少一些苛责,多一些包容,生活或许还容易一些。作者写事物,一只风筝的诞生是以竹子的毁灭为代价的,这过程和其后,一连串荒诞,几乎毫无关联的事都被牵扯进来,于是,就有了这句“许多种美的诞生是以另外许多种美的毁灭为代价的,而在这过程和其后,更会有许多无聊的没意思的事伴随着”。
第三章 心怀感激,初心不改
本章由7篇散文构成,《感激》《阳春面》《窃秋》《茶村印象》《王妈妈印象》《窗的话语》《我愿意再去一次的地方》。
记录第一篇《感激》:在一九九八年年底,我回头向自己的人生望过去,不禁哑然,继而肃然,继而内心充满感动!——怎么,原来在我的人生中,竟有那么多那么多善良的好人帮助过我,关怀过我,给予过我持久的或终生难忘的世间友爱和温情吗?......我想,心有感激,心有感动,多好!因为这样以来,人生的另外一面,比如嫌恶、憎怨、敌意、细碎,就显得非常小气、浅薄和庸人自扰了......再祝好人一生平安。
其余篇章描写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朴素善良的形象,只是《窃秋》一篇实在写的不好,古人说为赋新词强说愁,这篇有些为了写生拉硬拽的写了,从摘花能写到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