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病了,

想起一件很小的事情。
去年三月,我们一行人在上海街头拍摄春款。走到淮海路天桥时,恰逢上班族午休。天桥上人来人往,有一位年轻人却无力地倚靠着栏杆,脸色苍白,像遭遇了什么病痛。
我们停下拍摄,问他哪里不舒服,需不需要打120,周围路过的人也停下了,劝他喝口水吃点东西,他都沉默拒绝。
正当我们给年轻人递矿泉水时,一位六十多岁的上海阿姨小跑上来天桥,她连说“冷水不行的,要温水,要有糖分的水”。原来她已经回家一趟,买了含糖的饮料用热水温过,又赶回来劝年轻人补充糖分。
喝了大半瓶饮料后,瘫坐的男孩终于缓过神来,脸上有了血色。阿姨耐心地问他:“小伙子,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和阿姨说,阿姨能帮你的。”
男孩一下红了眼眶,有点哽咽地说,他毕业来上海找工作快一个月了,工作还没找到,钱已经全部花光,饿了几顿,实在撑不住了。
阿姨扶起他,搀着他慢慢走,边走边说,“找工作嘛,不要怕的,阿姨认识好多人,都帮你打电话问问!不要怕啊,我们吃饱了才有力气找工作……”
他们慢慢走下天桥,两人相互搀扶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一年之后,也是三月的春天,淮海路的天桥已经没有人来人往。拍摄这期春款时,我们见到了从未见到的上海——商场的门关上了,广告牌的灯不亮了,24小时便利店不开了,街上只有零星的公交车和汽车。
往日繁华街景,没有了人,建筑不过是钢筋水泥和玻璃。而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相互帮助的故事,不再发生在街头,发生在我们的微博、朋友圈,看不到的封锁的小区和街道中……
有人在便利店住了23天,为疫情封控中的邻里提供帮助。
有人已年过八旬,做起社区志愿者搬运物资。
有人每日牵挂楼上楼下的独居老人,为他们想尽办法买到食物。
有人把自家可乐放在小区楼栋给更多邻居,却换来了越来越多感谢的生活用品。
……
疫情席卷下的空城,让人感到心痛悲哀。然而上海的温度没有消失,城市精神深藏于市井之中,化作自动运行的秩序和暖流。人们不问来处,不问去向,萍水相逢,互相搀扶。正如天桥上的上海阿姨为外地小伙送来一瓶温过的饮料,对真正需要的人来说,这一瓶水,就是好好活下去的希望。

在做RC这些年里,拍摄上海已成为我们一贯的记录。因为我们在这里生活多年,工作多年,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朋友,也喜欢在熟悉的道路上做陌生的旅行。
上海的街头最为可爱。可爱的是那丰富不断的惊喜,一不小心发生在街角,一个咖啡馆,一个便利店,一个小菜场,一个旧书店……四季流转中,人们看不同的风景。失去了重来,没有了再造,熟悉的变陌生,陌生的再邂逅……
人在城市中生活,喜爱的是流动的气韵,而非一个个被精美包装过的景点。城市精神蕴藏于时时刻刻具体的生活中,蕴藏于人与人的互动中,一种默认的都市文化和契约精神为个体带来希望,为城市注入生机。
在艰难的时势下,我们记录了今天上海最荒芜寂寥的一面。这本应是它最美的时节,梧桐新发,玉兰绽放,人们应欢欣地漫步在街头,从傍晚到深夜,感受温和轻抚脸庞的季风……

于是我们决定翻出温暖的记忆,聊一聊这些年来RC拍过的上海。请君当作一本回忆图册,一不小心,我们也积攒了它许许多多可爱的过往。
2017年,《我在二号线》

这是RC创立第一年,第一次拍摄上海城景。我们把生活中曾经最重要的一条线路记录下来,上海的地铁2号线。


拍摄持续了2天,从城西末站虹桥机场,跨过江到浦东的陆家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条线路是我们初到上海时认识这座城市的“捷径”。

那时静安寺还有报刊亭。今天看来像是BP机、收音机之类的古董事物了。

2018年,《青年!新青年!》

2018年冬季拍摄在外滩。
我们遭遇了某大品牌创意抄袭事件,闹得纷纷扬扬。这次策划就是在有年代感的历史建筑前表达态度。品牌再小,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上海的冬天是热闹的。琳琅满目的商品,缤纷绚丽的橱窗。节日氛围渐浓时,人们也感到欢欣愉悦。

南京东路上游客如织,这里也是上海的橱窗。


2019年,《出发!就现在》
过了一个单调长长的夏天后,2019年的夏末秋初让人躁动不安。
城中待久了就有想飞的心,我们想不如做一期“出发”的主题,表达想走就走的心愿。

为这期拍摄去了浦东机场、虹桥机场踩点,重新审视往日出差或旅行出发到达的地方,机场变得像亲切的老朋友,又有了点不一样的新面孔。

最终我们还是选在虹桥机场拍摄——这里交通便捷,和城中人的关系也更为紧密。机场一日旅行,仿佛电影中的故事。

如今疫情之下回想起来,“出发!就现在”竟是一个奢侈的心愿了。

2019年,《我在便利店》


2019年秋冬,我们连做了两期《我在便利店》。
便利店有说不尽的温暖故事,连接了无数陌生人,在小小空间里相遇。
在上海生活多年,即使不懂这里的语言,不爱这里的食物,也很难不爱上这里遍布的24小时便利店。“24”和它永远明亮的灯光成了一个符号,让孤独的人们感到踏实、心安。


这次拍摄前我们走遍了上海中心城区大大小小的便利店。哪里有台阶,哪里有高脚凳,哪里的落地窗更漂亮,默默记录在手机中,有一份心水榜单。
最后在南京西路和中山公园两家很大的“全家”,分别拍了两个小故事视频,讲述一个上班族女孩平凡的一天。


对了,这两期发布后我们还收到许许多多来自顾客和读者的便利店故事,就像交换了一次可爱的秘密,感觉挺好的^^


2020年,《我的心情银行》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整个上半年,我们停工待业,在家中静静等候。
焦虑和不安充斥了大部分时间,不知道RC还能不能做下去,不知道还能走多远。

第一次在拍摄中戴上象征时局的口罩。我们把动荡不安的命运当作银行,鼓舞自己,有盈有亏,有起有落,才是人生。于是有了这两期《我的心情银行》。

拍摄选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务区南京西路一段。看到人们在疫情之下重振信心工作,享受秋日午间的阳光,品味桂花香的拿铁,结伴走在车水马龙的林荫路上……在城中边走边看的我们也备受鼓舞,衣装往更明亮的方向选择。

上海的城市风味,在光鲜亮丽的大马路上,也在平易近人的小街巷中。商务楼背后就有菜市场,吃着山东煎饼,买一把菜,配一杯咖啡,坐在露台上喝完。这也是上海。

大风吹起的那天,阳光很快驱散阴霾。天气虽然很冷,在熟悉的咖啡馆买一杯香浓四溢的拿铁。看着一年这样结束,虽有遗憾,但也有收获的喜悦。

2021年,《写自己的故事》
从明亮的淮海路开始。

上海人说“兜马路”,淮海路就可以用来“兜兜逛逛”一整天。
彩色的双层巴士,鲜艳的出租汽车,大大小小的商铺和商城,还有门口永远在排队的光明邨。

我们在这条路上拍了一整年。春,夏,秋,冬。

淮海路上有许多的梧桐,许多的老人,和许多的年轻人。广告招牌永远在换最新的面孔,哈尔滨食品厂热卖的蝴蝶酥和鲜肉月饼却固执不变。
如果你在这条街上漫步,早晨会看到自带咖啡杯排队的老人,晚上有成群结队玩滑板的少年。拎着硕大LOGO购物袋走过固然是漂亮的风景,手牵手的老伴情侣饭后散个步也是寻常。

季风常在这条马路的树荫里穿过。风中飘过的吴侬软语和你我都成了故事。

2022年,《耶!新年好》

2021年末公开招募素人模特,让我们走到线下,和许多认识RC的女孩有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新年这期是一次小小的尝试,邀请两位职场女孩,共同参与主题拍摄。

拍摄地选在其中一位女孩的工作场所附近。平日和同事们一起吃午餐会走的马路,变成了奇妙的“舞台”。她也带领我们穿梭熟悉的街巷中,把游客眼中的外滩变成了朝九晚五忙碌的商务区^^


就像城市风景,女孩的美丽也有许多形态。自信的,酷酷的,平易近人的,可爱的……不一样的冬日笑容留在2022新年,为我们带来温柔治愈的力量。

2022年,《乐观计划》
3月18日,气温13℃,小雨,大风。
淮海路上店门紧闭。小吃店开了一个小小的窗口,供周边的老人来买早餐。爷叔阿姨们见面相互问道:“你那里封了吗?”带着不安,他们拎走一大袋热气腾腾刚出炉的包子。
我们再次请来RC的一位老顾客参与拍摄。天冷,衣衫薄。大家跳着动着笑说“乐观一点,乐观一点”,在寒冷中相互鼓劲。


到傍晚时,街上渐渐热闹起来。我们遇到一位上海爷叔,牵着他的狗狗散步。他热情又骄傲地说着自己狗狗的故事,周围不时有散步、跑步、逛街、遛狗的人经过,这才有了往日的味道。

几天之后,上海很快收紧防控。从朋友圈看到的上海已成了彻彻底底的空城,人们晒着家中普通又珍贵的土豆和白菜,在一天一天之中守候希望……
🌃
当我们“合上”这本图册时,春天已经过去了大半。听说街上的鸟儿多了,外面的樱花开了又谢了,春光逝去,让人不甘。
想起去年春天天桥上发生的那件小事,上海阿姨为外地年轻人递出的一瓶温糖水,救了他的命,今天正变成城中随处发生的故事,温暖着陌生的人们,成为彼此鼓励坚持下去的力量。
是的,我们的城市病了。但只要想起它充满生机的过往,相信它一定会好起来,再次为我们带来喜悦和新鲜。
就用寒风中的微笑代表这个特殊的春天,祝福在疫情下守望相助的大家一起坚强地挺过去,看到解封那日,城市重新恢复生机。
上海加油。

© 本文版权归 ROOKIE COMB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