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街舞与艺术氛围
2022.4.16
公众号文章:墨尔本的街头涂鸦和街舞老师
随着澳洲去年年底开始解封,墨尔本慢慢开始展露出他不一样的一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两年大家封的太压抑,最近的墨尔本显得特别热闹。年初我报名了一个街舞课程,在三月的时候进行了展示演出,当时的观众的热情和所有团队的作品都让我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城市是多么有激情。近一年多来,我在墨尔本舞室的各种课程与battle活动中交了不少朋友,也认识了不少厉害的舞者,慢慢地我开始深入了解到墨尔本街舞文化,再加上是许多舞者本身就是老师或是互相代课,我都能有直接的机会和“老师们”交流,了解他们的艺术创作思路。
这里提到“老师”二字,还别有一提。在中国文化里,我们表达敬意总喜欢用“老师”二字称呼对方,即便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论调,多数情况下老师只是称呼长辈,外加传统儒家文化严格礼教带来的“尊师重道”,让人们对“师者”这个角色的尊重里总是充满了一丝畏惧。然而在大多数西方文化(主要是英文)里,大家并没有对老师在语言上有着很特别的称呼,大学里面对讲师我们甚至可以按照英文的习惯“直呼其名”(不加姓氏),正式的场合和邮件我们也只是带着姓氏叫着“某某先生”、“某某女士”之类(也可以使用名+教授),讲堂提问大家可以直接打断,有的连举手示意都没有,只要态度礼貌,形式上大家从来都比较随意。这种文化差异放在舞蹈,或者延伸些,在艺术上尤为明显,因为这世上总有比你更年轻和更有才华的人出现,所以大家对“老师”这种称呼并没有很在意,反而在语言上都是以名唤人,无所谓性别或年龄,这种语言习惯让我们更直接的从一个平等的、朋友的角度去与对方交流,并无阶级视角或是畏惧心理。
中西对比,除了对“老师”这个角色态度上的差异外,还有老师与学生社会角色的多样性的差距。说来也巧,我学习街舞的道路是从重庆开始的,后来来到墨尔本停止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继续开始,满打满算的话刚好在国内学习了一年半,在墨尔本也学习了一年半。曾经在重庆时我是在大学门口的舞室上课,所以大部分同学都是大学生,舞蹈老师也基本都是全职;而在墨尔本,老师与学生都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反而真正像我这样的“全职大学生”并不算多,很多是已经有稳定工作的下班了来跳跳舞。老师的职业种类则更多,除了全职舞者有着自己的舞团参加比赛或创作视频,也有很多老师教课只是“兼职”,我认识的舞者有本职是律师的,房地产销售的、音乐剧演员、软件工程师、健身教练,甚至还有男脱衣舞舞者,以及曾经有一位参加比赛拿了冠军却是个没有“合法身份”的嬉皮士……或许大家对舞蹈本身就抱着一种玩乐的心态,在墨尔本上课的状态更像是聚会轰趴,从来没有说为了追求热门或是赢得学生喜爱类似的功利心去创作,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思考。一般上课结束时,老师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或是讨论自己的创作思路。我也是第一次,在墨尔本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原来在跟“艺术家”对话。
或许中文的定义总是带有历史背景的,在墨尔本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过“艺术家”原来是这么乐于交流的,在国内好像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讨论”或者“表达”,而这里很多舞者老师他们很愿意以一个普通朋友的角度跟你交流他如何思考的音乐,怎么处理的肢体、利用的技巧、表达的情绪或思想。很多时候有一些作品和想法想要展示,墨尔本本地也有可以租借的舞房让他们表演,发一条instagram,周围的不少朋友就会去捧场。可能这也是国外人少的优势吧,一个圈子常年在的就那么些人,招呼一声来的总会有数位自己熟悉的脸庞,所以大家关系会相对简单很多,艺术创作上也没有很多顾忌。还有街边的freestyle,网上一发消息,感兴趣的人都会聚起来,一个音响在中间大家就可以跳,并不是只有非常厉害的人才可以上场,把自己学过的拿出来就足够,大家对新人和厉害的人并没有歧视或是慕强心理。
澳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移民城市,人种繁复多样,所以不管文化艺术还是人文上都相对比较包容,同一件事情上不同的声音也很多。老师中有华裔、泰国人、菲律宾人、日本人、非裔、澳洲土著人和白人……正由于身边人的多样性,大家的接受度也很高,但由此带来的本身澳洲街舞文化差异也清晰可见,悉尼明显以扣基础为主,墨尔本则是更自由式的freestyle,北边珀斯Perth人不多,舞者的能力两极分化差异比较大,布里斯班Brisbane则听我的老师描述是全澳洲最厉害街舞舞者汇聚之处,不管是基本功还是自由发挥都十分有创意。
在墨尔本的街舞圈子内认识的人让我对舞蹈这门艺术的思考拓展了许多维度,我很感激我在墨尔本遇到的人和事,他们帮助我重新创建了我的艺术理解思维,甚至让我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是美”。与此同时,这两年我看过的艺术展览也在刷新我的认知。我看过以莫奈为首的法国印象派画展,转过香奈儿历史主题的时尚展,也看过澳洲土著人的树皮创作和雕塑艺术。我一直觉得博物馆、艺术馆 、音乐厅、舞台剧院之类的地方是一个很神奇的场所,不管你看过怎样高雅通俗的演出,不管你对场馆的结构有多么熟悉,甚至连门口咖啡店的咖啡师都能认识你,每一次你的思维总在潜移默化的被改变。可能过了许久你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早已经被从头革新了一遍,只能诧异于艺术作品改变人类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