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老师好 请问您怎么看批判性思维和学科的融合?这件事可实施吗?策略有哪些?
桑代克的猫:
老师好 请问您怎么看批判性思维和学科的融合?这件事可实施吗?策略有哪些?
答: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阶的思维,所以一般才要到大学里才会普及。中小学的学科应该各自注意自己学科中所包含的批判性思维的要素,比如语文注重词语辨析,语意范围的大小,修改病句等等;数学注意逻辑关系,强调过程严谨;历史注重资料占有,多方求证;思政强化形式逻辑,恰当表达;物理重实证……也就是说,每个学科干好本学科该干的,就是在为以后学生学习批判性思维奠定了基础。但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必要非要提倡批判性思维和学科相结合。过早施教和过度渗透批判性思维的知识,会让学科教学偏离原来的教学内容,最终只是在为人作嫁。
另外,我自己也阅读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书,我的阅读感受是,与其“提倡批判性思维与学科相结合”,不如提倡教师要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思考专家权威的主张,反思自己的观点,用批判性思维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研究。教师自己都没弄明白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认识(哲学)方法的话,还大谈什么批判性思维和学科相结合?自己在日常教学教研中都不会使用批判性思维,还怎么大言不惭地向学生推广?
虽然有人在努力做,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做的对,因为他们的做法本身就缺乏了批判性思维的甄别,也就难逃瞎起哄的结局。
关于这个方面,我在闲言碎语里有过一些看法,抄部分在下面:
*批判性思维是检验程序,不是生产工具。昨天在想,以前谈创造性思维的时候,我们没有还没教会学生思维,怎么教”创造性“?其实批判性思维也有这个问题,我们依然没有教会学生思维,怎么教得了“批判性”呢?
*其实批判性思维的很多要素,在国内的教育过程中是处在一种分散状态中的,即没有单独地系统化地进行学习。
*正确的观点尤其需要认真审辨和精心构建表述。所谓批判性思维的产生,就是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都不放松以确保正确性。
*凡是谈批判性思维,却不区分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条件和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时机的行为,差不多就可以判定为裹瞎乱了。
*现在有一些人大谈语文教学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其实语文学习过程中并不缺少批判性思维的元素,只是没有以批判性思维这个名目展开而已。词语辨析,病句辨析,中心句查找,复句关系划分等等内容其实都跟批判性思维有关联。不从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总是想拿来一个外来东西往语文教学头上一安就完事,这样的行为不是发展语文,而是依靠埋汰语文来入侵语文。
*一般人谈的时候,总是假定一个名称是自足的,很少会去深入了解名称背后的前提、范围、具体状况如何,即如逻辑这个词,谈多少遍逻辑这个词,不见得谈的人能正确地使用逻辑,因为逻辑是要在使用中体现。
区分讲和做的方法,是看他能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对待自己的问题。做不到,讲也就是在空谈了。比如,有人倡导批判性思维,但对自己说的那些从不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这样不是在实践运用批判性思维,而是借个由头抢占话语权罢了。
*批判性思维为什么会在美国发展起来?其实各个国家都有提高思维品质的文化内容,只是美国充分发挥了“鸡尾酒”的效应,这也是美国社会杂糅的结果。
*批判性思维有其自身应用的对象,扩大这个对象的范围就是“真理向前多跨了一步”。不明白这个道理,把批判性思维强行作为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工具就是瞎胡闹。 批判性思维对语文最有价值的地方是用在思考那些名师提出的各种主张上,而不是直接拿它作为教学内容传播给学生。 那些拿一篇文章就讲批判性思维的人,不过是蹭热词罢了。
*语文课上老师天天讲马克思不对,语文研究通篇谈马克思也不对,怎么语文老师课上讲、研究时讲批判性思维就会对了呢?——只能说明这个语文老师根本没认识到批判性思维属于哲学领域的思考方式。
*有不少提倡批判性性思维的文章,“批思”只是在批评别人时才用的,只要一涉及他们自己的主张就垮掉了。说白了,新名词给了他们优越感和话语权,但那是建立在虚空的言辞基础之上的。
© 本文版权归 fenglong88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Aurora_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4-18 21: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