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进校园,更需文武兼备的武术人才!

摘要:教育的“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即是纠正教育的偏差。教育的责任,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担当,身心健康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武术进校园,文武兼备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和探索。

教育的起跑线出现偏差
教育的改革重在纠正偏差,让教育回归本位,教育的起跑线不仅是学科和艺术教育,而是知识学习与身心的共同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的回归与学校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都是要补充学科教育的不足,更注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与品格培养教育。
社会上的家庭教育培训内容偏重于把教育单项化,譬如“情绪管理”、“心理疏导”、“正面管教”,这些培训内容并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它们只是阶段问题的解决办法之一,教育不仅是片段的向下解决问题,更是整体的向上积极生长,教育是有生命的。

武术作为教育的方式之一,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文武兼备更适合生命教育成长。武,作为以“身”为教育基础,以“重礼”培养敬重心,以“武德”扩充格局与心胸,以“止戈”化解心浮气躁的冲动。
校园武术的课程营养

传统武术里精简出一些“适合学生学,教师容易教”的套路,适合群体练肢体协调锻炼,尤其注重调整脊椎,增加肺活量,增强体质的锻炼内容,更适合当下孩子的身体状况。
另外,武术老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以兴趣产生内动力,同时应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树立生命的保护意识和危险意识,学生才能对武术的文化的精神有深入体会,最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传承武术文化的教学目的。

武术老师的自身能力决定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当前的武术教学更需要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复合型武术人才,会根据不同教学环境进行课程设计,而且教学方式要更契合青少年儿童心理与身体情况。

武术教学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国武术七段、杰出的少幼儿武术教育专家王天明老师,为了全面造就一批新时代武术领域“复合型”与“高水平专门”素质集于一体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面向全国发起“中华少幼儿武术学科带头人、传承人、武术教练、武术馆长”培育计划。

所有课程设置以武术人生和职业发展为导向,学习内容涉足领域丰富,创新知识结构从,学员全面掌握或超越王天明导师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扛起王天明导师带领的少幼儿武术教育事业继承人的责任与重担。

了解王天明老师武术学科带头人、传承人培育计划,请在评论区留言!
关注“联动在线”,关注更多精彩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