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会第四期回顾 |《诗》:恶之花

卡夫卡
文学应当做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卡夫卡给出的回答是: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作家出身的导演李沧东一定会同意卡夫卡,从文学到电影,他一直在践行卡夫卡所谓“为对抗而存在的艺术“。

作者:(奥) 弗朗茨·卡夫卡 口述/(捷克) 古斯塔夫·雅 诺施 记述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果麦文化 副标题:卡夫卡谈话录 译者:徐迟 出版年:2021-12-15 页数:352 定价:49.8 装帧:平装 ISBN:9787201177410
《诗》这部电影是通过搭建一系列对立的元素来结构的,但当我们看后拆解的时候发现,这些元素在呈现出一个清晰的立意之后,全部隐没在电影本身中。
如果电影本身足够行云流水,观众会在这个过程中忽略架构的痕迹——这也是多数艺术想要达到的效果:浑然天成。
《诗》这部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如同片名一样,言有尽而意无穷,就像读一首诗。
德勒兹对电影做过一个精妙的分类——大脑的和身体的。很难说出其中的差别,就我们在“女性主题”放映的四部影片来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两组:《妇女参政论者》《时时刻刻》——大脑的;《女人四十》《诗》——身体的。前者是结构统御的电影,而后者是感觉主导的电影,前者更具现实主义小说气质,而后者更具浪漫主义小说气质。
《诗》在几乎完全的现实主义手法中,逐渐将情感推到了一种精神深处的感动。
诗只来源于现实。
学者戴锦华曾说“电影是及物的艺术”,这也呼应了法国新浪潮教父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的观念: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而这种电影观念同时也是电影内部,也就是电影的主角最终追寻到的内在观念。

作者:(法)安德烈·巴赞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崔君衍 出版年:2017-9 页数:396 定价:68 装帧:平装 ISBN:9787100125147
电影在叙事层面的主线是双线交织:主角参与孙子造成女孩自杀事件的和解,以及她自己追求自己心目中的“诗”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两股相反的、相对抗的力量,一边是残酷的现实,一边是对美好的追求。
现实是坠落的,女主角身患阿兹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她正逐渐走向死亡,女儿抛下儿子独自生活,亲手抚养长大的孙子犯下罪行,生活窘迫,无力支付和解金,从事一份照顾残疾老人的工作,但还要承受对方提出的性要求。虽然在竭力配合,但犯下罪行的几个学生的父母寻求和解的方式却并不是她认同的。
另一方面,她也在参加诗歌创作的课程,想要知道什么是诗,怎样创作一首诗。
最终两条线在电影的结尾交织到一起。
前面提到“为对抗而存在的艺术”,女主角的理解是“诗歌是形而上的、抽象的、脱离现实生活的、远离俗世的、深入自然世界的、干净的”,就如同她对待现实中残酷事实的态度——逃避,这也是她痛苦的来源,诗歌是美好的,她一直想要撇除生命中所有的肮脏,走入一个干净纯粹的诗歌世界。但想象的世界终归是不存在的。这也是导演李沧东艺术观念的映照,他一向在电影中将极端的爱和极端残酷的现实并置,在他们强烈的冲突中让诗意显现。
如果诗歌是美的,那它首先是真和善的,善同恶的对抗,是诗歌的源泉,如同波德莱尔伟大的《恶之花》要告诉我们的一样。这也是李沧东想说的,最终女主角所认识到的,她献给跳江而死的女孩——也是自己的孙子直接造成死亡的女孩的诗歌,就是一首《恶之花》。
什么是人们内心的冰封海洋?在片中是女主角生存的世界——同时也是我们共同生存的世界的守旧观念,这种一成不变的观念体现在影片的很多细节中。影片也在不断铺陈女主角一生所践行的善恶观念是如何在俗世中不断碰壁,而她在夹缝中犹豫、纠结、孜孜独行,其实本质上是“真”——现实发生的,和“善”——女主角内心的善良的激烈碰撞。所以女主角不断在寻找第三种世界——美的世界,所以在“真”和“善”无法达到统一的时候,她自然想通过逃避现实,同时也是逃避自己的善良的方式,来达到同自己的和解。
所有她在影片前半部逃避的,最终都在影片最后被接受:承认自己喜欢打扮;接受自己照顾、同样濒临死亡的老人的性要求;承认孙子犯下的罪行,将他亲手送进监狱,接受惩罚;不接受其他犯罪孩子父母的和解诉求;面对自己的孙子伤害的女孩的母亲,愿意支付金钱作为补偿。
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也就是李沧东所打破的是什么?性,性本身没有好坏,发生在花季少年身上的性可以是极度的罪恶,发生在病入膏肓的老人身上的性可以是纯粹美好的;满嘴黄色笑话的落魄警察同时也可以是正直善良的诗人。美,也就是诗,只会在我们面对真实的世界,并愿意用善良的心去对待它的时候才会出现,就像当最后女主角真正接受世界的残酷的时候,诗就走向了她。你首先要看到,而不能视而不见。
诗呢?同片中的诗人的观念一样,佩索阿借他创造的几十个形象中的一个牧羊人之口说出:只要你内心有诗意,诗歌就不是必须的。
生死之间,我们活着,我们活着是为了爱,爱是什么?同样用卡夫卡的一句话给李沧东的这部电影做注解:什么是爱?这其实很简单。凡是提高、充实、丰富我们生活的东西就是爱。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东西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