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不买书改抢菜的读书日
423,世界读书日,书店人涅槃升天的良辰吉日。
以往实体店卖座时,恨不得提前一个月组织活动、约对谈嘉宾、做专题陈列,一遍又一遍发公众号推广,即便如此,还要做好422当天打通宵鏖战的准备。活动效果究竟如何,组织者心里最清楚,反正在我们这种三线城市,现场照里永远台上比台下多,嘉宾比读者多。
当天最大的仪式感,就是去某当薅羊毛,提前加好购物车,时间一到,抢券付款,虽然买了不一定看,但不买就是血亏。
这都是很久之前的日子了。
去年9月以来,疫情反反复复,书店开门又关门,正常营业时间不超过3个月。我的钱包一再压缩,先是衣物、零食、咖啡,终于到了书——规定自己一个月只能买三本,只能在店里上书时过过干瘾。
家里蹲的4月,不用绞尽脑汁思考活动和促销,我在购物车一长串书单里戳来戳去,选中一本又去掉一本,试图以最划算方式买几本,比如一页新出的《我偏爱读诗的荒谬》,比如最近迷上的卡尔维诺和尼采。反反复复,一顿操作猛如虎,不过是五十步到百步,感觉并没有占到便宜。
这可能是个终极问题:究竟是书贵了,还是我穷了?

一系列精神斗争后,终于看清了现实:没错,就是我穷了。
我从一个群划到另一个群,花掉了微信零钱里最后的20几块:小区阿姨们在团购接龙,1块9毛9的土豆和18块钱3袋的米线。终究吃饭才是本能,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再牛逼,也战胜不了米线麻辣烫。
真是个欧亨利式的结局。这样的423,我再也不想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