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下午喝的五款酒
顶着高温,冒着酷暑,来到后海荷花市场的甲丁坊,参加了酒圈网和国航、ASC举办的酒会,这没啥;我和AD都中了奖,这也没啥特别的;关键是,招财手之前都做了精准的预言……我看,他可以改名叫“酒圈的章鱼保罗帝”了。
除了开胃酒是西班牙cava,今天下午喝了四款酒:
(1)南非Nederburg Foundation Paarl Riesling
如果不是我一再强调“这是一款雷司令”,给自己极强的心理暗示。也许我会猜这是白诗南。和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雷司令完全不同,酸度做得还可以的,矿物质的味道有一点,更多的还是普普通通的苹果和柠檬的香气。
不少人在餐馆选择南非酒,因为南非酒便宜又好喝。但是尝过诸多南非酒的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在你金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请选择中档酒庄的酒水,因为它真得让你分辨不出“究竟是法国酒,还是南非酒”,几乎以假乱真。
可惜的是,市场价100元左右的南非酒,柔软得一塌糊涂,完全没有酒体结构,如同一滩地上的泥巴,平平展展的一片,有很好的头味儿,却经不住时间的摧残,只要三五分钟,便变成一杯甜甜的水,与自助餐里无限量畅饮的日本清酒无异。
(2)哥伦比亚山峰双藤莎当尼白葡萄酒
Columbia Crest Two Vines Chardonnay
比较起来,这款酒还算是赢得了苛刻的AD的点头认同,初闻时香气一般,甚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者粗心一点的爱好者会很轻易给出“这款酒没啥香气啊”的评语。但是入口后,马上能让你断定,这是一款来自美国的酒,夏多内葡萄品种酿制。因为太肥美了。
与前一款葡萄酒相同的是,酒水给口腔带来的感受都是横向的,宽宽的一条线,无非这款酒的横线要比上一款略粗。
入口比闻着要美好,有奶油、黄油,柠檬和蜂蜡的味道。
(3)澳洲Peter Lehmann Barossa Art Series Shiraz
这款酒颇具特点,首先是它的酒标,非常具有艺术特点的一副油画,有点像扑克牌上的皇后。另外,是它酒盖上有扑克牌中梅花图案,这都是为了纪念1979年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豪赌。
原来,在70年代末,澳洲曾经因为葡萄酒产量过剩,前景不看好,政府鼓励农民们放弃种葡萄,改种其它作物。 Peter Lehmann庄园的主人,坚定的认为巴罗莎谷地是澳洲难得的绝佳葡萄酒产地,决定不理会政府的宣导,继续投入全部的热情以及人力物力,一心一意的酿出好酒。
事实证明,Peter Lehmann的赌注确实下对了,如今的巴罗莎谷早已是最具代表性的澳洲产酒区,而Peter Lehmann的酒也行销世界各国,成为澳洲人的骄傲。
初闻有臭臭的皮子味儿,招财手说,只有好酒才能做出这种皮革的味道。入口后,有甘草、乌梅的香气。
在评价葡萄酒香气时,我们常把香气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葡萄品种本身带来的水果、花香,第二级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带来的黄油、香蕉等香气,第三级则是在成熟葡萄酒中,通过陈酿自然发展而来的香气,如香料、咖啡、甘草、动物、焦味儿,等等。
综上所述,第三款酒应该属于性价比不错的葡萄酒。他家的酒适应陈放5-10年,也就是在此时间段内是最佳饮用期。
(4)劳蕾丝古堡(右岸小拉菲)普瑟冈圣爱美浓法定产区红葡萄酒
Chateau Tour des Laurets, Baron E.de Rothschild (Puisseguin St.Emilion)
按理说,这款酒是整个酒会的重头戏,本来我啥都不想说,但是什么都不说,显得我有头没尾的。可是一定要说什么的话,我又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先说一句“抱歉”,我实在没有尝出好来。虽然这款酒有一大堆的名头,可我喝的是酒,喝的不是头衔和牌牌。后来,回家上网一查,好歹也是30多美金的红酒,应该是不错的啊。但又一查中国国内的价格是200多元人民币,哇,现如今,国内价格买得比国外都便宜了……天朝强大啊!
除了开胃酒是西班牙cava,今天下午喝了四款酒:
(1)南非Nederburg Foundation Paarl Riesling
![]() |
![]() |
如果不是我一再强调“这是一款雷司令”,给自己极强的心理暗示。也许我会猜这是白诗南。和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雷司令完全不同,酸度做得还可以的,矿物质的味道有一点,更多的还是普普通通的苹果和柠檬的香气。
不少人在餐馆选择南非酒,因为南非酒便宜又好喝。但是尝过诸多南非酒的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在你金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请选择中档酒庄的酒水,因为它真得让你分辨不出“究竟是法国酒,还是南非酒”,几乎以假乱真。
可惜的是,市场价100元左右的南非酒,柔软得一塌糊涂,完全没有酒体结构,如同一滩地上的泥巴,平平展展的一片,有很好的头味儿,却经不住时间的摧残,只要三五分钟,便变成一杯甜甜的水,与自助餐里无限量畅饮的日本清酒无异。
(2)哥伦比亚山峰双藤莎当尼白葡萄酒
Columbia Crest Two Vines Chardonnay
![]() |
![]() |
比较起来,这款酒还算是赢得了苛刻的AD的点头认同,初闻时香气一般,甚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者粗心一点的爱好者会很轻易给出“这款酒没啥香气啊”的评语。但是入口后,马上能让你断定,这是一款来自美国的酒,夏多内葡萄品种酿制。因为太肥美了。
与前一款葡萄酒相同的是,酒水给口腔带来的感受都是横向的,宽宽的一条线,无非这款酒的横线要比上一款略粗。
入口比闻着要美好,有奶油、黄油,柠檬和蜂蜡的味道。
(3)澳洲Peter Lehmann Barossa Art Series Shiraz
![]() |
这款酒颇具特点,首先是它的酒标,非常具有艺术特点的一副油画,有点像扑克牌上的皇后。另外,是它酒盖上有扑克牌中梅花图案,这都是为了纪念1979年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豪赌。
原来,在70年代末,澳洲曾经因为葡萄酒产量过剩,前景不看好,政府鼓励农民们放弃种葡萄,改种其它作物。 Peter Lehmann庄园的主人,坚定的认为巴罗莎谷地是澳洲难得的绝佳葡萄酒产地,决定不理会政府的宣导,继续投入全部的热情以及人力物力,一心一意的酿出好酒。
事实证明,Peter Lehmann的赌注确实下对了,如今的巴罗莎谷早已是最具代表性的澳洲产酒区,而Peter Lehmann的酒也行销世界各国,成为澳洲人的骄傲。
初闻有臭臭的皮子味儿,招财手说,只有好酒才能做出这种皮革的味道。入口后,有甘草、乌梅的香气。
在评价葡萄酒香气时,我们常把香气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葡萄品种本身带来的水果、花香,第二级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带来的黄油、香蕉等香气,第三级则是在成熟葡萄酒中,通过陈酿自然发展而来的香气,如香料、咖啡、甘草、动物、焦味儿,等等。
综上所述,第三款酒应该属于性价比不错的葡萄酒。他家的酒适应陈放5-10年,也就是在此时间段内是最佳饮用期。
(4)劳蕾丝古堡(右岸小拉菲)普瑟冈圣爱美浓法定产区红葡萄酒
Chateau Tour des Laurets, Baron E.de Rothschild (Puisseguin St.Emilion)
![]() |
![]() |
![]() |
按理说,这款酒是整个酒会的重头戏,本来我啥都不想说,但是什么都不说,显得我有头没尾的。可是一定要说什么的话,我又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先说一句“抱歉”,我实在没有尝出好来。虽然这款酒有一大堆的名头,可我喝的是酒,喝的不是头衔和牌牌。后来,回家上网一查,好歹也是30多美金的红酒,应该是不错的啊。但又一查中国国内的价格是200多元人民币,哇,现如今,国内价格买得比国外都便宜了……天朝强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