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时隔很久的一个完整而惬意的休息日。
自从工作以来,读书量相较于上学时期明显少了很多。本科时期因为课程原因,会接触到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大多是兴趣使然,课后会因为老师的推荐一时兴起去图书馆借一书包的书回去,无论上课还是自习,都会在书包里背上一两本,有空时拿出来翻阅一两页,但是大多时间都是很少完整读完一本书,不过也勉强算是拓展了阅读面了。记得大二大三时疯狂迷恋悬疑小说,因此经常流连于这些书架之间,读起来也是着了魔,通宵达旦地想要看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宿舍的人已经都睡着了,我因为想要尽快看到结局硬撑到了凌晨,最后因为悚人的结局浑身的汗毛倒竖起来,却不合时宜地想要去厕所,犹豫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跑出了门,一到厕所被正对着门同样半夜出来但是胆子小不敢关门的同学吓了一跳,两个人一个坑里一个门外尴尬对视。
后来研究生时期的阅读更多的是源于导师的学习任务,我的导师是学院出了名的严格,会在学生还没入学报道时就甩出一份书单,要求我们阅读完后定期上交读书笔记,并且会在读书会上一一评价。考研面试时因为笔试成绩还不错,所以很自信地提前联系了导师,希望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结果因为面试发挥不佳,面试结束后也羞愧的再也没敢联系导师,询问是否确定我为他的学生,因此也就失联了一个假期。开学报道的路上才得知,和我同进师门的另外一位同门是一位社牛,在我悠悠享受暑假的时候,他已经和导师建立了颇为深厚的友情,甚至已经阅读了几本导师书单所列的书籍。这让我十分焦虑,因此一开学就开启了疯狂阅读的的模式,再加上导师要求的“读书笔记”与我以往理解的读书笔记有所不同,刚开始的第一篇读书笔记被导师打电话狠狠教训了一个多小时,并且要求的修改完成后第二天立马交过去。说是修改,其实相当于重新翻写,从书本结构、作者立意、主题意义各方面评价,这样的“读书笔记”更像是一篇极有深度的书评,这可让刚刚开启研究生生涯的我陷入了更加严重的焦虑,硬是熬夜一晚完成了重写。但是值得幸灾乐祸的是,我的同门也在开学不久露出了狐狸尾巴,与老师暑假建立的友情因为一篇又一篇糟糕的书评逐渐崩塌,我俩经常坐在一起一边交流心得一边吐槽老师的严格。
读研时期最恐怖的事情就是被老师催促书评,有一次国庆假期出门去玩,中途因为酒店预定出了问题就打道回府,第二天早上被导师打电话叫醒,询问我假期是否也在认真读书,甚至有时午睡因为梦到老师,一个鲤鱼打挺便起来继续苦读……一桩桩一件件现在说来是趣事,那时可都是实打实的噩梦。
如今想来,正是老师的严格要求才让我的研究生生涯并没有白白度过。刚入学时老师要求学硕每10天阅读1本书并且完成1篇书评,专硕半个月阅读1本书完成1篇书评,我们两个本来想偷闲的专硕却因为学硕格外勤快,每周完成1篇书评的高效率,不得不也加快速度,每10天便完成了1篇,我们同一级的同门5人就这样在你追我赶中第一年便完成了老师所列的第一份书单,如今回头仔细翻阅也不禁洋洋自得。也是因为老师这样高强度的锻炼,我们的学术思路和眼界不断得到拓展,论文撰写能力不断得到拓展,即使毕业参加工作,也改不了阅读的习惯了。
刚刚进入工作单位时,那时所处的科室是个闲散衙门,每天除了喝茶聊天也是无事可做,因此零零散散也看了不少闲书,后来因为科室调整,如今所处的科室十分忙碌,下班回家后更想抱着手机弥补没能在上班时间消磨的冲浪时间,阅读时间自然而然就少之又少了。今天上网看到我国每年人均阅读量为4.76本,细数了以下,好像自己也只是在平均线上挣扎,写下这篇笔记的目的也是想敦促自己重拾书本,重拾阅读,去像读书时那样去细细品味深埋书本间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