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 |世界读书日 20220423
书店主理人们有一些松散的组织,通常是用几百人的微信群联系起来的。我在这些群里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也没有保存有用的记忆。很少有人在其中交流行业信息,通常也没有热情的讨论。
有过一次争吵,也是我唯一印象深刻的一次。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位同行贩售自己的直播课程,同时他又写过教人利用书店挣钱的书。他为自己做的宣传很快就引来另外一位先生的冷嘲热讽:“您自己的书店挣钱了吗?”
从此我就对这个松散的行业组织失去兴趣。当代,书店从业者之间的交流是无效的,大家互相观望彼此的“尝试”或是“变革”,没有鼓励也无所谓,最令人担心的是忍不住冷嘲热讽。
总之,没有“森林”的概念,其实也没有必要形成“森林”。
森林的概念是我自己的措辞,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我可以解释,这就好像在一个士绅化的街区里,你能看到到处生长的咖啡馆,或是奶茶店,它们就像森林里的树木,显然要争夺阳光和雨水,但它们生长在一起,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们各自会迎来自己的细菌、蘑菇、蜂鸟、昆虫、野兽和探险家。
有时候,一些和“书店”有关的策划也会被各式各样的人分享到群里。“我们理解实体空间的艰难”、“我们希望记录这一切”……所以,“我们这儿有一个活动,你们要不要参加”。
他们仿佛进了一个天然的志愿者群,一旦不知道这个社会上有什么值得关怀的,就会开始打起“实体书店”的主意,然后——他们也许会得到很多志愿者的响应,去共同带来一个新的、关于“这个时代的实体书店如何逆风而行”的作品。
要我说就是陈词滥调、道貌岸然。
世界读书日,我看到很多策划里,书店又“联合起来”了。我看到很多新闻里,书店又“成为城市之光”了。难免觉得虚情假意。媒体很喜欢自己那一套善良,读者也很容易被感染。“一定要让人看到你们付出的情怀和努力啊。”
但这对那些真正喜欢阅读、喜欢书店的人来说,是一种冒犯。因为他们去书店,并不是要去救济书店的。书店被包装成了一个悲苦、脆弱同时又大义凛然的人,一旦它不再低调,一旦它的书不够小众(无法通过小众文化警察的审核),一旦它开始“转型”,一旦它不再纯粹朴素,一旦它被小红书的用户喜欢,一旦……它就背叛了悲苦的精神。
只有很少的人愿意去相信,书店也是个商店,和餐厅、电影院一样,是某个风云变幻的赛场上,那些从来不会事先高喊必胜的运动员。
世界读书日之前,我曾经无数被问到:你们要做什么样的活动?我被问得心烦意乱,因为我并不认为,书店和世界读书日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并且,世界读书日是读者的节日,不是书店的节日。
这些话也许会招来批评、对我而言倒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充满热情和肯定。却有可能会影响我那些还要靠书店的工作来养活自己的同事,于是我想了想,就此收口,并把更加恶劣的语句删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