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装开售 |《源氏物语》“平安遗韵”:探寻日本美学源流

1934年,周作人接受日本《改造》杂志访谈时,曾对一部日本文学作品大加赞誉:
我是钦佩至甚,当推为日本文学中之巨制,最伟大的作品除此莫属。特别从年代看去,还是世界任何地方未出现Novel的时候,那样的巨制的产生也该是值得惊叹的。中国的《红楼梦》,还只是其后的作品。胡适也看过此书,也说这样伟大的作品,以前还不知道。
受到他如此推崇的,就是日本人称为世界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的《源氏物语》。千年以来,这部经典之作融入无数日本文学作品中,也以其集大成的王朝美学,成为后世日本美学源流。
2022年,《源氏物语》“平安遗韵” 特装本开启征订,以古典之美致敬千年时光。

这部日本文学经典,属于过去、现在,也属于未来
泰戈尔访问日本时曾说:
一个民族,必须向世界呈示它的民族精华。这是富有的象征。……日本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完整形式的文化,尤其发展了某种视觉性。亦即,由美之中见真理,于真理之中识别美。
在川端康成眼中,日本展现给世界的文化精神,最富代表性者,莫过于《源氏物语》。1968年,他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演讲中说:
尤其是《源氏物语》,从古至今,始终是日本小说的顶峰,即便到了现代,还没有一部作品能与之比肩。……深深铭刻在我心上。……几百年来,日本小说无不在憧憬、悉心模仿或改编这部名作。……影响既深且广,和歌自不必说,就是美术工艺,直到园林建筑,莫不从中寻取美的滋养。

他认为《源氏物语》跨越了时间和地理的界限,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担负着向世界传达日本文化的“民族义务”,这一点胜过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后人。 而中国人对于这部作品的认知,则在它问世九百年后。1918年,周作人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中首次提到它:
日本最早的小说,是一种物语类,起于平安时代,去今约有一千年。其中紫式部做的《源氏物语》五十二帖最有名。
尽管《源氏物语》进入中国人的认知不过百年,但它同样是并将一直是借之了解日本过去、观察日本当下、管窥日本未来的必读文学经典。
这个好评如潮的译本,值得一读再读

1978年底,林文月先生翻译的《源氏物语》在《中外文学》上刊载完成,同时出版了最后一本单行本,由此成为第一个出版的中文译本,也是唯一一个由女性译者翻译的译本。44年前周作人对此书尚无全译本的感叹可告终结,中文读者终于得以一览这部经典全貌。 译者林文月
如此经典之作,翻译之始即要选取恰当底本。林先生选择的是日本小学馆1970年版日本古典文学全集中的《源氏物语》,该版本由日本“源”学大家阿倍秋生、秋山虔、今井源卫校注、翻译为现代日语;同时,她还参考角川文库、中央公论社、新潮社等重要日文本,以及著名学者Arthur Waley和Edward G. Seidenstiker所译英文本,博采众家之长,只为全貌呈现。

在翻译之中,林先生对于文学翻译态度鲜明:“不仅须求其‘信’与‘达’而已,原著文字氛围的把握,更不容忽视。”于是,我们有幸在她的笔下,读到了紫式部千年以前在宫中写下的“雍容华丽、缠绵悠闲,时则典雅,时则隽永”的文字。以书中多达795首和歌为例,为了再现古意盎然的意境,她独创了以首尾句押韵的三行楚歌体翻译和歌的方法,从视觉与听觉上传递出一种时光绵延的典丽。

博采众长 原貌呈现
要读懂这样一部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时间跨度大、文化背景深厚的巨著,难度不言而喻。好在这个译本中的众多辅文大大消减了阅读障碍:2万字序言,5张重要人物关系表,27页各帖要事简表,1700余条注释,另有专家讲解,扫码即可收听。
编辑|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