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城唤醒清明上河图?看科技如何复原良辰美景!
《清明上河图》活了?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今年国家文物局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推出聚焦中华传统节日的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在首期特别节目《古韵新声—清明》中,歌手马佳以一首《画中城》唤醒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千年古画,跟随歌曲走进画中,一睹北宋汴京城的市井之貌。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能通过技术手段将一幅幅古画、一本本古籍、一件件文物复原出来,生动再现千百年前的良辰美景。正如《古韵新声》这一节目,依托古籍、古画等文物元素,深度挖掘清明节期间的民风民俗与历史文化,全景式呈现清明节人文与自然兼备的双重意蕴,带来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兼具的文化浸润。

这样将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案例不在少数:
例如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创意、跨界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制作故宫VR电影《紫禁城:天子的宫殿》。这部作品借助VR手段增加了观众对故宫文化的认识,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故宫的历史和文化魅力。VR的全息视听技术能够使观众全身心投入到于逼真的模拟故宫环境的互动中,同时体验到一些个性化的情节,又通过不同的情节线索来叙述故事。

又如由一间建于19世纪的就车间改造的,巴黎第一个数字美术中心——光之博物馆,以艺术画作结合光影投射伴随古典乐音,让古典名画“动”起来。不论是梵高、克林姆……这些大师的经典名作都不再只透过油彩带观赏者进入心中世界,而是以光影流动的形式重新演绎大师作品,让观赏者走入画中,走在光影之中,新型态的呈现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别有一番韵味。

再有“金陵图数字艺术展”,通过专家学者对《金陵图》的研究,以及动画制作、精密定位、三维声效等方面的顶级技术团队打造,完成了“金陵图动态长卷”的制作。走进展厅,观众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直接与画中人交流互动,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打破文物与观众之间的壁垒,实现“入画跟随”的观展体验。观众行走其间,总能在这独特的艺术与科技氛围之中找到共鸣点。在强大的技术支撑背后,金陵文化得以全面展现。

通过科技,《清明上河图》“活”了、故宫博物院“活”了、梵高的名画“活”了……技术最终的目的是唤醒人们的情感联结,在日益强大的技术科技支持下,现实世界与历史空间交相辉映,我们得以走入千百年前的场景之中。然而,我们并不为了寻求技术上的突破而融入科技,一切的目的是更好地完成观众与历史、与艺术间紧密的交流。与科技结合,历史焕发新生。
掌握了考研必备案例分析艺术考研的小伙伴也该明确‼️考研调剂操作指南‼️ 2022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将于4月6日开通。按照《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要求,考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由招生单位自主设定,最长不超过36小时;招生单位每次开放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得低于12个小时。
01
查询计划余额信息
考生需认真阅读各招生单位在其院校信息栏目里及其它途径公布的调剂办法,打开研招网调剂专题后,用学信网账号登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通过“精确查询”或“模糊查询”的方式查询各招生单位的计划余额信息,特别要留意教育部调剂政策及招生单位的调剂要求。不符合调入专业学科门类要求、初试科目要求,或不满足招生单位的调剂申请条件的考生,将无法申请填报相应志愿。
02
申请调剂
考生在计划余额查询结果中,选择相应的招生单位、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以及学习方式,点击“申请”按钮进入申请调剂页面,参加调剂的考生可一次填报三个平行调剂志愿,提交后的调剂志愿在招生单位设置的时间内(不超过36小时)不允许修改(每个志愿单独计时),以供招生单位下载志愿信息和决定是否通知考生参加复试。锁定时间到达后,考生可继续填报其他志愿。
如需修改调剂志愿,可点击“修改”按钮进入修改调剂志愿页面进行修改,修改后点击“提交”按钮即可。
03
参加复试
提交调剂志愿后,请及时登录调剂系统查看,如接到复试通知,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通过调剂系统确认回复,并按招生单位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复试没有通过的考生仍可继续填报其他调剂志愿。
04
待录取通知
复试通过后,招生单位将通过调剂系统给考生发送待录取通知,接到“待录取通知”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登录调剂系统进行确认,否则招生单位可取消待录取通知。
考生只能接受一个调剂志愿的待录取,一旦接受待录取通知,表示调剂完成,将不能再填报调剂志愿、接受复试或待录取通知,请慎重选择!
注: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考生实际录取院系所专业,以招生单位实际录取情况为准。
【部分图文资料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