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
查看话题 >在家看电影
在家(YQ)期间,这两天集中看了七八十年代的阿婆三部曲,《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
这些好电影让我想起《从前慢》。从前时候多好,慢慢的,充满着从容和自信。尤其是后两部的波诺,回看电影时调到1.5倍速试试,波诺的表情、语境都没有很大影响。在这样的节奏下,每个角色细致入微的微表情,鲜明的个性得以放大。譬如暴躁的公爵在面对波诺的诈牌指控时些许的尴尬和微微慌乱,年老尊贵的公主被波诺拆穿后不动声色的眼光中露出的欣赏赞许,一贯静如止水的列车员皮埃尔在波诺递给他痛逝的爱妻照片时的瞬间破防,都艺术般精美。更不用说玛吉史密斯,麦格教授年轻时完美的演出,演中性风就是冷冰冰,演风情万种就是热情似火,而且还能感受到她不同外表之下内心的缕缕柔情。
这里面印象最深的,就是《快车》中家庭教师,精彩的出场才短短几分钟。那是轮到她时的聆讯,一个长镜头到底,她的善良、懦弱、惊慌,还有一闪而过的凛冽眼神,在那个节奏舒缓的年代,得以充分展现而封神。后来打开弹幕,才知道这就是伟大的英格丽褒曼。就这短短几分钟,使她拿下75年奥斯卡女配。女神老去后,她完美的侧颜还有清亮的眼睛,足以提醒观众之前的盛世容颜。
还有就是《阳光》中,有一大段波诺尝试游泳的镜头,大侦探正准备下水试试,被害者阿琳娜叫住他帮忙推船入海——这里当然是情节最重要的一环,但是等阿琳娜的船转过岬角后,他之后站在齐小腿的水里比比划划几个泳姿后就放弃上岸了,下意识的看看没人看到他的窘境,又恢复他昂首挺胸的姿态。这几分钟对于情节毫无作用,只是对主角性格的刻画,如果是现在这个时代,一定会被删减。我还以为只有我很喜欢这段,但是弹幕纷纷也说“老头好可爱”,”波诺太可爱了“,想必为大侦探老顽童般的人格魅力大为加分。
除了节奏,就是画面,这几部电影非常柔美。不同于现在调的特别浓重的电影色彩,这几部电影都显得有点昏黄。我最初还以为是电影太老了的原因,但是看到尼罗河湾、看到亚得里亚海,湛蓝、深蓝的色彩非常准确;再看到各个人的脸的颜色,也很准确。说明整体色调没有问题,带来一种舒缓的安静的美。不由感叹时代改变太多,生活节奏,视觉感受,包括音乐都经历了非常剧烈的变化。还好现在有些英式的电影,如商业大片《007sky fall》,从adele的音乐到电影色调画面,也和老电影很相似。《快车》是从列车从索菲亚大教堂驶出,《sky fall》是摩托车向索菲亚大教堂驶近,一样的色调相同的场景,隐约有点点致敬的意味。
再有就是演员。英格丽褒曼来自最辉煌的好莱坞时代,这部电影已是她的暮年之作;肖恩康纳利那时44岁,比我只大几岁,一直演到、帅到我的青年时代;麦格教授还活跃直到现在的哈利波特,唐顿庄园里,一样的腰背挺直,一样的调皮眼神,给人奇妙的时空感。
1974版《快车》里雷切特的秘书,正是1960版《惊魂记》那个年轻扮母亲的杀人犯老板。14年过去了,电影从黑白变成了彩色,时代从战后到了嬉皮后,但是他还是相似的表演方法、相同的人物性格,好像让旁人参与到了一个大男孩的成长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