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曾国藩家书》
本书包含曾国藩的人生哲理,尤其是教育子弟成才的经验。社会虽有变迁,安身立命的需求从不变,家族强盛的夙愿从不变,以人生出发,向自己求道,践行每一天,终得不期而遇。而不是“遇见更好的自己”这般的毒鸡汤。通过此书亦能粗略了解曾国藩的生平和近代历史。
死生之际,人人都不愿有死,都想不朽、永生。战国叔孙豹对此发表了影响久远的三不朽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儒家社会最后的完人,曾文正公是也。
曾国藩,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娄底市,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道光二十年(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任内阁学士。在京官期间,受当时理学名臣唐鉴、倭仁等影响,致力于程朱理学,进德修业,笃于修身。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事,次年十一月清廷命曾国藩会同湖南巡抚办理本省团练。咸丰三年(1853年)创建湘军水师,次年开始与太平军交战,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湘军曾国荃(九弟)部攻克安庆,曾国藩成了四省军务的督办。同治元年(1862年),指挥湘军围攻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后两年(1864年),湘军曾国荃部攻克天京,曾国藩因功加太子太保衔,封一等毅勇候。同治九年(1870年)再任两江总督,同治十一年(1872年)死于任上,清廷为之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他因创建湘军剿灭太平天国,号称同治中兴第一名臣。又首倡洋务运动,为近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先驱。其著作,亦为世人喜爱。这便是作者的生平背景了。
家书不同于家训,前者之名可包含后者。中华书局把家书和家训当作了两部书处理。本书为《曾国藩家书》的选本,均是与家中的书信往来。从道光二一年四月十七日(1841.4.17)至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日(1871.10.23),共55封家书。其中道光年间23封,咸丰年间18封,同治年间15封。
道光年间,曾国藩在京为官,以教育诸弟为尽孝之道。在家书中以自己为例,不厌其烦的教导诸弟如何读书作文、如何亲师取友。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诸弟亦多从军,尤其九弟曾国荃更是独当一面的前方大将,书信中多教导他们万事谨慎、勿骄勿躁。
同治年间,平定战事,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封侯封伯,位居督抚,门庭可谓鼎盛。曾国藩常怀大名不祥之俱,信中多教导诸弟及子侄后辈戒惰戒傲,不可忘本。
以上便是各个时期55封书信的大概内容了。
用“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家规来抵御世事变化。立志需恒,而不是一个虚妄的期待,“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叶,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三事在京求自新以来未尝间断。立时代潮头者,亦有非常之毅力、非常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