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 案发后的群盲摸象(2)——霍钺:凶手的目标是司家
当时的顾轻舟总归是个十九岁的小女孩。哪怕她做出了正确答案,司芳菲杀了司慕,保皇党杀了司芳菲【42-9(1)】,在证据确凿之前,在惊惶之中,她总归不能坚定立场。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个人出面引导顾轻舟,这个人就是霍钺。
趁着阿霈先忙着,霍钺先去看了顾轻舟。【“如果是冲着你们来的,那么他们就会死在你们婚礼当晚。此事,你不必自责,跟你们没关系,可能是司督军的政敌干的。”霍钺道。(707)】
司慕司芳菲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司炎的儿女。【司督军面临的就是两个孩子。(706)】所以凶手的目标有司炎,也即司家。为了对付阿霈,他们选择了在平城作案。回避婚礼当日是为了把顾轻舟摘出去。凶手并不把顾轻舟看作司家的一员。霍钺看来,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霍钺的推断,和之前蔡长亭和阿蘅的说法如出一辙。南方要给日方(686),日方自然要对付南方的地主司家。保皇党占北方。蔡长亭想要顾轻舟这个人。他说服了平野夫人要找回女儿,使她北上。那么这次策划的主导方就是平野家。
为什么不是其他日方支系?因为我感觉明药使用的大纲是封闭性的,和红楼梦一样。一切的答案必然在文本中。左不过是已经出现的人,将要发生的事。平城杀人案是密室杀人。案发当日蔡长亭不在平城的话,只能是平野家行动。平野家有可能用了蔡长亭的人。就像蔡长亭后来说的,他的人不完全忠诚一样(1336)。凶手用了蔡长亭也能用的手段,杀司芳菲的凶手是平野夫人的属下,这两条是可以同时成立的。
如此,我得出了和蔡长亭口述一样的答案。【蔡长亭道,“不过,此事不是我办的,是夫人。她一边让我和阿蘅去找你,一边在破坏你和司家的关系。你猜的不错,局是司芳菲设的,她想要害死司慕来激化你们和司家的矛盾,让司夫人咬死你。但司督军和司行霈仍是会站在你这边,也许困难会让你们更团结,让你的婚姻更牢固。夫人想要让你走,就来了个黄雀在后。司芳菲找人陷害你时,夫人的人就跟上了她。……”(1356)】
蔡长亭解释了司芳菲先杀司慕,再由杀手杀掉司芳菲的方案。这个是当时的执行方案,也是平城杀人案的实际结果。其目的是让司家放弃顾轻舟。
霍钺从外部观察者的角度出发。蔡长亭从内部知情者的角度出发。两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述说了同一个真相:凶手的目标是司家。
但是霍钺这次的发言太模糊,达成了【有还无】的效果。他说了真实的案情,可是读者不会完全相信他的说辞。读者更多的保持观望的态度,也就更容易被迷惑。
~~~~~~~~~~~~~~~~~~~~~~~~~~~
42-9 案发后的群盲摸象
(1)顾轻舟:司芳菲杀人被害说 https://www.douban.com/note/830310676/
已发表部分索引目录 https://www.douban.com/note/75859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