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终身性-读《终身成长》
说起来,我之所以拿起笔写书评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终身成长的机会。
原因很简单,为了生活,至少不降低目前标准的生活。
说句大实话,小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家长为什么要鸡娃?不都是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获得更大的竞争性,挣多一些钱,生活的更好嘛。
可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加快,等不到孩子体会生活的不易,身为家长就得主动寻找破解变局的答案了。
永远不变的是变化,这句话过去只当做是一句感叹,其实心里未必真的这样想。
而现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改革冲击扑面而来,优秀人才竞争激烈,企业资金一再紧缩,处处都在削弱生活水平,如何适应这样不变的变化?

德国作家布什·霍尔菲尔德·卡特琳《终身成长》就是答案,也是方法。
提前拥有终身成长的心态,提前学习终身成长的能力,大概率掌握了应对家长式焦虑的办法。
成长型思维很重要。
简月原来就没有考虑过变化的影响,觉得凭借十几年的工作积累,加上身为高级职称的中层管理人员,在国企来讲也算是舒适度在上面1/3的人群了,应该可以在单位安稳工作到退休了吧。
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随着国企改革浪潮的推进,办公环境的变化,工资标准的降低,全部源自于简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过去。
简月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偶尔在学习区探索,除了单位要求的业务培训,其他资格证书一概没学,更是从未触及过恐惧区。
等简月到了不得不考虑换一个离家近、工资高的工作时,才发现原来的优势荡然无存,丝毫不具有竞争力。
心态有了,学习动力也很足,如何开始呢?
调整自我理清思路。
学习不能盲目,一定要知道自己想往哪里发展,而不是三分钟热度。
《终身成长》里有很多对自我现状的反思和引导,可以从各种角度分析需求层次,找到你最需要成长的、可以持续成长的点。
都说科技改变未来,但人到中年让你从零学习IT,不知道一年时间可以获得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收入水平吗?
就算可以,一年时间的基本生活怎么解决?
所以传统的工作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社会。
只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永远可以立足此间。
专业的技术能力是个长期、狭窄的通道,没有导师引领、坚定的学习力和自律意识很难完成。
而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也需要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能力。
最近有朋友邀请简月参加写作营,只需交纳399,即可享受到一年内专人监督、修稿的他律管理。
看看,自律不行他律补充。
这不就是《终身成长》里提到的团队协作新模式嘛,想到了就去做吧。
行动才能成长。
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只要前进就行了吗?
不行,还需要有相当的创造力。
同样是写作,为什么有的文章很吸引人,有的文章读来索然无味或者无厘头呢。
差别就在于创造力,简单说是创新。
如何写出有新意、有不同观察角度、有更加流畅自然语句的文章,才是写作的更佳状态。
创造的过程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用整体人生观的方式,站在更高的位置进行框架搭建。
这就是高屋建瓴啊,好处就是思路清晰。
当然,对其他任何工作也有着同样的整体创造性。
《终身成长》提到了很多专注工作、平衡生活的方法,读来都令人有所领悟。

保持正念避免多重任务处理,戒除数字化成瘾给大脑以休息,均可促进专注工作,帮助建立成长型思维。
终生成长,才是立于不败之地,不被社会改变甩在脑后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