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在疫情中的生活
上海疫情期间,我和老公两个人住在郊区,两个人都过上了居家办公的日子,转眼就有一个半月了。之前写了不少疫情相关的思考,今天,想聊聊自己的这段日子。
总的来说,在这段日子,我俩应该是幸运的,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吃有喝、没有阳性、工作也算稳步进行。但回想这段时间,还是充满了紧张、不安、焦虑,一种无法把握自己生活的感觉多多少少充斥着我的内心。
记得刚开始说有可能有疫情的时候,还是三月10号左右。有一天学校突然开始通知老师们非必要不要来学校,同时要参加几次全员核酸检测。我记得我那几天正好没有课,就在家里,11号那天学校要求参加全员检测或者去校外自己检测发给相关的负责人。也是那天下午发现家周边的检测点各个挤满了人,我是在去学校检测的路上听说了万达有一个点人少,赶紧冲了过去,还叫了我老公一起去检测,以防他上班需要,我俩还趁着检测完去吃了万达一顿。但没想到,基本第二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居家办公。那个时候,也没想到,这一居家就到了四月底。

一开始上海的通知都是就3天或者4天,我们学校给的通知也是线上上课一周这样子。所以自己也没什么提前准备,家里的冰箱也快空了,宠物的粮食也准备的不足。但那时候还是挺乐观的,想着按之前的经验,也就几天嘛,大不了这两天就少吃点。但之后我们就陷入了2+2+2+2+2。。。。的循环。
疫情最开始的体验是网课。2020年的时候我选择了录播的方式,而今年考虑了一下实效性和录播的困难,采用了直播。直播面临着很多的困难,网络不好、互动不足、电脑卡住等等。我尝试过一些互动的方式,比如投票啊、留言啊、问卷啊之类的,但感觉效果也不是很好。因为学生们都困在宿舍里,他们也比较少开麦,所以讲着讲着我有时会怀疑对面还有没有、学生们还在不在听,总是会陷入自我怀疑。随着时间的演进,我自己的感觉并没有什么改善,很担心今年的教学效果。但,也算按部就班吧,除了比平时备课的时间长、压力大,其他还好。
那段时间,除了上课之外,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做核酸。一天或者隔一天一次,每次会拿到一个核酸小卡。当时的说法是每次都参加,拿着这个过两天就可以出小区了。所以攒了一堆,保持着希望。当然,也就没怎么囤吃着,偶尔在隔壁菜市场的群里面买一些,还可以叫到外卖和快递,甚至我买的小动物的零食还运到了一次。所以虽然家里吃的东西不是很多,但基本没什么担心的,总觉得最多到四月份,也就差不多了。

我记得第一次有恐慌的感觉,大概是我们小区开始通知要封小区、非必要不能出小区的时候,那时候好像是3月25号左右吧。大的层面,上海发布每天的病例数开始嗖嗖嗖的上涨,从2+2+2+2转变为了7+7+7+7的感觉;近的层面,我们成天去买菜的家边菜场封掉了,据说是有阳性的病例,不过到底有没有我也没有再追踪了,因为有了更严重的事。随着菜场的封闭,发现买菜变得越来越困难,叮咚不好抢了、山姆买到了最后一次但三天才能发货、所有的快递都停下来了。。。这时候,切切实实的开始感到了紧张,开始忧虑有没有阳性的问题、吃饭的问题。也是那时候开始,我开始把仅有的小葱种在了土里,把快坏了的土豆种在了土里,同时开始跟了第一单的团购买了一堆有的没的。。。

但不得不说,那时候还是还是感觉解封有望的。当时出了鸳鸯锅的政策,我们所在的浦西是到4月5日解封。不过因为我们小区里面当时有阳性,可能5号也不大可能,但感觉只要没有新的病例应该是可以很快结束的。小区开始进入了暂时封楼、大家不要下去的阶段,就继续宅在家里,能出门的时间主要就是核酸时期,其他时间就完全的在家里呆着。
而面对着这个变化,最焦虑的是吃的。从那时候开始,吃就成为了我心头的一个巨大的负担。当我看着逐渐空起来的冰箱,心里就充满了忧愁。在听到新闻里面说有些买不到东西的人,就更担心了。终于有一天,叮咚我再也抢不到了(每天六点都起来试一试)、山姆也抢不到了(唯一抢到的一次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货)、每日优鲜和永辉之类的也都是补货的状态。小区和楼道的群里也开始有人家吃的不够,开始寻求帮助。朋友圈里面也开始各种抢菜攻略满天飞,无疑增加了我的忧愁。每天手机上定了一排闹钟,来抢吃的;冰箱里的东西也不停的想着怎么吃能多吃几天(我甚至严肃的考虑过一天少吃一顿)。不知道为啥,我老公好像对于这事情没什么概念,他似乎也不忧虑吃饭的问题。。。
第一次感觉吃饭的问题有所缓解,是31号小区发了第一次物资,有猪肉、午餐肉、鸡蛋、牛奶等等。听说发的越好可能封的越久,但顾不了那么多了。感觉这些东西可以吃不少天数,把他们收进了柜子,感觉安心不少。后来的一个月,小区又陆陆续续的发了4-5次东西,蔬菜、大米、油各种东西齐全,逐渐冰箱充实了起来。

而吃饭不安全感的降低,最重要的是小区团购的开展。我们小区在疫情之后,出了几个很牛的大团长和无数个小团长,靠着他们,逐渐冰箱的物资还充裕起来。一开始只有几个团购,买的东西主要是蔬菜、米面和水果这些必需品,跟团的人很多,达到了雪中送炭的目的。我的冰箱在疫情后,第一次考着团长们和努力充实了起来,甚至开始变得花花绿绿的丰富起来。当然,我当时的团购也比较保守。
后来四月中旬,小区又出了新的阳性。于是限制团购的政策出来,白名单的审核下只保留了几个大团。那时候莫名其妙的有些慌张,感觉会不会没吃的了,于是紧密的跟了几次团,很多水果都是那时候弄来的,现在家门口还堆满了橙子和苹果,还有些蓝莓、草莓、菠萝之类的不常见的尖货。而经历了几天的团购静默后,居委准备再继续限制团购时,小区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些居民之前储备不足表示再限制有困难,也有居民表示理解但希望能根据情况调整。团购大概经历了3天左右的静默期,就到了现在。
这段时间,小区终于进入了管控区,可以自己下楼,团购也就变的兴盛起来。而我惯性的跟团却没有停止,只不过团购的内容从一开始的那些进一步的扩张,可乐、零食、宠物食品、冷冻制品、速食品等等都跟着团长们的脚步丰富起来,直到我的冰箱已经撑满了。

当然,撑满我冰箱的也不仅是团长们的努力,还有邻居的帮忙、亲友的帮助和单位的支持。在疫情期间,切切实实感觉到了邻里的关怀,从邻居那里分到过水果、鸡蛋、香油、蔬菜等等很多的物资,充盈了我的冰箱也填饱了我的胃。还有单位发放和朋友寄来的物资,几乎在四月下旬同时到来共同助力了我的冰箱充实计划。
现在,冰箱已经满的爆出来了,门口也让满了各种水果和储备蔬菜,零食柜里也逐渐填满,我的心也开始慢慢的安定下来。看着这些囤起来的物资,终于觉得“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真的不错,这个月除了房贷之外的花销几乎是百分百的饮食支出。但真的好心安。我不知道疫情结束之后我还会不会这么囤货,但感觉看着冰箱空就紧张的这种心情,会持续很久。而今天,我家宠物的草也买到了,更加心安。

疫情期间,除了吃,就是做核酸。一开始核酸的时间总是不确定,有时候下午、有时候上午,总是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打乱生活的节奏。我一开始还没有那么紧张,直到有一次早上睡到7点50 醒了一下,发现群里面楼长通知了我很多次去做核酸,但我睡的太熟了一点都没听到,他们甚至用门铃叫了我,我也没听见。我一瞬间跳了起来,拍醒老公,一起冲下去,赶在楼道的末尾做完了。从那天开始,我好像早上就再也没有睡过一次好觉,再也不敢开睡眠模式,微信有一点点消息的声音我就会醒,然后就睡不着了。大概有那么20天左右,我基本都是12点多才睡但6点多就会醒。还好,那么早的核酸只有那一次。后来,稍稍规律了一些,特别是又了外地援护的医生之后,采样人员充裕了,时间也就不用排到那么让人难受的时间。现在基本是一天两次抗原加偶尔一次核酸,早上8点前起床一次,下午一次。我偶尔还能在早上上传完之后再睡着一会。不过,每次醒来,看到旁边老公睡的那么香,偶尔会有想把他拍醒的冲动。。。但还是算了。。。睡眠问题可能是疫情之后对我最大的影响,某一天称了一下体重,瘦了将近5斤,从来没有的事情。
后来,随着自己的生活之间稳妥,心情逐渐平复,我也参加了志愿者的队伍,去参与做核酸,还参加了给物业送餐的小组,虽然贡献还不是很多,但也算是一种努力和向好。我们小区从疫情开始,就有几组人在不同的努力了。一个是物业,虽然平时我们总说物业这不好那不好,但疫情期间他们做的真不错,每天的送货、打扫、封控楼的维护,辛苦大家都看在了眼里。另一个就是志愿者队伍,我加入了之后才发现我们小区有专门的物资组、分拣组、核酸组、楼道组,喜欢给小区做贡献、愿意做贡献的人真的不少。还有一个是居委和党员群体,我们的居委还是一个筹备组,平时和居民也没什么打交道,但疫情期间分发物资、组织核酸、消息公开等等做的都不错。能住在这个小区、能做点贡献,自己还是挺开心的,也一定程度缓解了我的紧张和焦虑。

还有一个方面是工作。疫情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工作时间明显的延长,但效率好像下降的很快。备课和上课占据了一周工作的60%以上的内容,学习文献、学生指导和研究组例会等占据了大概20%,还有10%可能是硕士论文评审、各种会议、各种学习之类的事情。而忙忙碌碌发现自己的研究好像有些停滞,甚至有时候干这活就会出现头脑犯空、无心工作的状况,可能确实在家封久了多多少少有些工作压力吧。这个事情也没没什么能快速解决的,只能慢慢调整并期盼着解封了也许会好吧。

时间过的好快,转眼就四月底了。我也逐渐从一开始的不在乎到逐渐焦虑再到慢慢缓解,心情随着冰箱的充满度、检测的规律性和志愿者的参与度逐渐的变好起来,也希望后面越来越好,能够欢快的过五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