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我终于把他删了,实在无法忍受不断地被营销。去年,我们做了一家金融机构的项目,加了该机构20多名员工的微信,平日几乎没有任何来往,只是每次他们开展营销活动的时候就开始对我狂轰乱炸。之前,我都一笑而过。最近这几天实在过于频繁,忍无可忍,删之后快。接着我把该情况对他们领导进行了反馈,显然这是他们领导授意的,反馈只是表达了我的立场而无法改变他们的行为。这件事,引发了我一些思考。
一、立场不同,做法不同
我为什么删他、投诉他们的行为?因为我感觉被骚扰了,在我看来,平时无交集、无维护,有产品就群发信息太功利,太短视,我留你何用!在他看来,正因为无交集、无维护,不群发怎么筛选目标客户呢?
我想起之前,我的员工给一些客户点对点推销我们的课程,然后一家机构的负责人把该信息截屏给我,也是一种无声的控诉。我当时的反应是,这人情商太低,你不买没关系,没必要向我来投诉我的员工吧。你要知道员工的背后都是我指导的。可是今天,我却做了同样的事情呢?到底谁对谁错呢?为什么前后我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呢?
还是“立场决定态呢?可是当我站在我的立场去想,群发的广告,无温度、无情感,凭什么打动我呢?度,态度决定了行为”。当我站在该机构员工立场去想,情有可原,营销压力大,不广泛撒网又如何捕鱼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又如何站在别人的立场或者让别人站在我们立场考虑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去扭转别人的立场呢?
二、影响力决定立场
我的员工群发,别人投诉,我吐槽;别的员工群发,我投诉,我删除。前者是我觉得该领导无权对我们的行为指手画脚;后者是我觉得该员工营销方式过于粗暴直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方面肯定是我自己的问题,可能是我太自我了;另一方面是前后两个人“影响力”不够,不足够去改变我的认知或行为。
在人际交往之中,掌握话语权取决于“影响力”。只有掌握了影响力密码,才能让我们的行为足以影响对方的决策。
1.互惠。这里是一种“情感账户”的投入,或者是一种“有价值信息的传递”。平时没有互动,在对方心中是没有影响力的;
2.权威。这里是增强自我的影响力,权威是通过外界的塑造来影响对方的决策,比如自己的影响力、比如更有影响力人的推荐等;
3.社会认同。这里是社会一致选择,在短时间内转移气场;
4.喜好。圈层的运营,彼此有相同的爱好,更容易影响彼此;
5.稀缺。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定位、更加细分的内容,让别人感知到我们的不一样;
6.承诺与一致。加强自我内心认可,也加强对方的认可。
三、被尊重和值得尊重
被尊重体现的是别人的修养,值得尊重体现的是自己的影响力。我们可以要求“被尊重”,也可以“值得尊重”。被尊重是无法掌控的,值得尊重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不去评价别人的行为是一种修养,不去要求别人如何对自己也是一种修养。
但是,我们很多人对别人要求太苛刻,对自己却没有任何约束。真正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见贤思齐,见不贤思而内自省也。
四、少有人走的路
跟该机构的领导交流完之后,我又进行了深一层的思考。为什么很多人囿于现状,总觉得一切没有办法,不这样做,还能怎么办呢?或者觉得自己的苦,外人是不知道的。可是,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无外乎:
1.急于求成,不愿意花时间梳理底层框架。很多人做事看眼前,一天到晚都觉得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去思考,每天都被任务推着往前走,舍不得花时间仔细思考,于是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不思考,导致越来越忙;越来越忙,导致越没有时间思考;越没有时间思考,就越来越忙。要跳出这个循环,还不如先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去外面看看、去换换脑、去想想有没有更优的方法呢?
2.要的太多,舍不得放弃,不得逍遥。既要又要还要,这个不能放那个也不能放,导致都没有了。有舍才有得,舍暂时业绩,得长期回报;舍暂时安定,得长期心安;舍暂时忙碌,得长期自由;
3.少有人走的路。少有人走的路是崎岖的也是艰辛的,但是能走出来的都是能让我们有长期、持久安全感的。
一日三省,是为记!
意似浮云心如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教育分歧的背后:我们都在学着成长 (2人喜欢)
- 隐忍的力量 (1人喜欢)
- 方寸之间见天地 (2人喜欢)
- 在城乡奔跑的中年思绪 (1人喜欢)
- 当下的幸福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