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种觉知,那就是不相信完美。
公众号:豆芽儿很菜

壹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封求助信,
男女双方均是离异,两个人经人介绍后认识,互相很有好感,随着交流的加深,聊到自己的前任,
男方谈到自己与两个前任之所以走到尽头时,是这样说的,
“第一任妻子,没有主见,什么都听她父母的,她父母一直看不起我,觉得与她家相比我家的经济状况很差,父母都是农民,帮不上忙,
实在拗不过女儿也就勉强同意我们结婚,但婚后只要我俩一吵架,她的父母就劝我们离婚,后来就这样离了婚;
第二段是因为我常常需要去外地出差,前妻耐不住寂寞,背着我婚内出轨,我接受不了,选择离婚。”
女方听后很同情男方,觉得他运气不好、交友不慎。
但是不出意料,他俩在之后的交往中也频频出现问题,男方不顾家、大男子主义……
于是女方写信求助,想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
贰
我自认为自己有种觉知,那就是我不相信完美,我认定矛盾的出现一定是双方的共同责任。
而这个男人在交往初期,把两段婚姻的终结全都归结在女方身上,这在我看来就有很大的问题,
这样的男人不值得信赖,而且因为过于自大、又习惯逃避责任,他一转身伪装成一个受害者、一个完美的男人,
可事实是,这个男人走了两次弯路,但仍没习得该习得的教训,
换句话说,离了两次婚的他不曾进步,一直在原地踏步,
自身的问题都被他自己掩盖起来,但缺陷不是掩盖起来就不存在了,一直都在,甚至会因为不被重视而变得更严重,
所以他的第三次婚姻,或早或晚必然也会出现问题。
叁

其实生活中这种类型的人或者类似的思维并不少见,
甚至我自己有时也是如此,遇到问题,常常一味指责别人,却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比如,前天跟朋友聊天,聊到我家的早饭是我老公做的,她不禁大加赞赏,
我立马实话实说,“他做的早餐总是在凑合,煮个蛋、热个奶,偶尔再胡乱弄个菜”,
她一听我这么说,并不赞同,“再凑合也要由生到熟,不是吗”,
紧接着又追问,“那么,在你看来什么样的早餐才是不凑合呢,你做早餐都会做些什么呢?”
说实话,我当即被问得愣住了,
可不是嘛,我做早餐好像也是这几样,顶多炒的菜比他好吃些而已,
但我却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肆无忌惮地攻击他,指责他做的早餐儿子都不吃,
可事实是,我做的早餐儿子也极少吃,
我这才意识到,或许我对他的指责里,更多地包含了我对自己的失望,
但是,自责有时候很难,但埋怨别人要容易得多,
我指出他的问题,就能使我自己的问题隐匿起来,
儿子不吃饭,是因为老公做的饭不可口,不是我厨艺不好,不是儿子没胃口,
当我一这样想,这件事的解决就跟儿子无关,与我的厨艺无关了,我便可以理所应当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直到朋友的这个问题,把我从隐晦的、不自知的逃避中拉扯出来,我才看到,在早餐这件事上,我最大的心理症结其实是对自己厨艺的不满。
肆

晚上做瑜伽的时候,深呼吸环节,大脑放空,这件事又跳脱出来,
我客观地想了想,
其实我、老公、儿子我们仨都属于对美食比较挑剔的那类人,好吃的饭会让我们吃到光盘为止,
而一旦味道不佳,就兴趣缺缺,剩一堆也是常有的事,
而做饭大半又是我的职责,每次大汗淋漓地备餐做饭,总怀着一种想要惊艳全场的期待,
但最后饭菜的味道总是不如我意,难免整个人会因此,变得格外失望和不悦,
我对好吃真的有执念,可自身能力又不足,于是每次做饭心里不免打鼓,越打鼓越难吃,仿佛陷入恶性循环,
但我的自大和逃避,让我不会指责劳累的自己,于是把矛头指向老公,
“是因为他不会由衷地夸奖我,是因为他做不出可口的早餐”,以此来掩盖我自己的问题和真实的需求。
但是现在,把自己的问题和需求抽丝剥茧般剥离出来,我才明确自己多么想要和需要提高厨艺,
于是那一刻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报个烹饪班,能习得好厨艺最好,如果不行,至少也要培养下对于做饭的感觉。
当我跟老公坦白我这一天对于这件事整个的思想历程、并向他道歉时,我能清晰地看到他眼中的出乎意料和闪烁着的光芒。
我知道,我又成长了。
总之,
自我逃避、指责他人,很简单
但成长,需要勇敢地直面问题
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会促进成长
而逃避,只会令人陷入匮乏
公众号:豆芽儿很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