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声很高的“武术进校园”实施后,学生家长如何对待

#校园武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联动在线
武术进校园,是近十多年社会上呼声很高的倡议,随着2021年5月17教育部成立中华武术教育指导委员会,这一倡议才算尘埃落定。教育部层面成立武术专属机构,其意义不言而喻。既推动了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也与校园学科教育形成了体质训练互补的作用。而“武术进校园”的推进实施后,学生家长应如何对待呢?
中国人对武术的喜爱,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自古大才者,追求“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政方针下,相对于文化教育,与之对应的武术及体质教育长期处于了次要地位。百年前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作为体育门类中的“中国武术”,直到如今才受到重视。学生家长要认识到,教育领域提出的“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武术进校园,将得到有力夯实。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这是社会共识。社会发展加快,人们工作生活快节奏的加剧,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内卷中,身心疲惫。中国武术,作为优秀文化,不仅增强体魄,而且能涵养民族精神。所谓“劳逸结合”,这一劳一逸是学生紧张学习节奏的调节,学科教育动脑为“劳”,体质锻炼便为“逸”。
由于武术在国人心中的影响,武术项目是受众大众喜爱的。武术进奥运,其作为体育项目的位置已经得到认可。武术进校园的实施,家长应给予充分支持,这样才有助于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要认识到“健康体魄”是一切发展的根基,在学生时代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中国武术,有着自身内在的科学性,能形成“肢体记忆”,一旦掌握动作,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间余时间都可以作为身体锻炼的方式方法,受用今生。学生家长需要明白的是,无论是学文习武,还是艺术培养,都是不同的成才之路。武术进校园,若发现自家孩子对武术的兴趣增加,应合理引导。
关注“联动在线”,定期为您推送相关资讯,共同为武术发展建言献策,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联动在线
总指导:王天明(关心下一代少幼儿武术领军人物,中华幼少儿武术奠基人、学科带头人、第一人) 编辑:马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