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亲密关系的历程:从激情到幻灭
本文系情感随笔的第01篇。
亲密关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恋爱、婚姻、家庭、性爱、友谊等都属于亲密关系。不同类型亲密关系特点不同,但随着交往越深,时间越久,关联越多,亲密关系也越加复杂。
现代生活给亲密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进入一段关系,还是维系一段长期的关系,都比以往更困难。一个人如果不善于维系良好的亲密关系,是非常孤独的。
接下来我们将梳理亲密关系方面问题,我们将从亲密关系的发展历程开始。亲密关系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激情阶段,蜜月期。
人生若只如初见,在这个阶段,双方充满兴趣和热情(性吸引),也最有耐心,全身心投入到关系中,关系也最为美好。
从生理上讲,人们经历热恋期时,身体会分泌一种激素——多巴胺,这种物质会带给人甜蜜、幸福的感觉。多巴胺的分泌通常是刚开始认识的三个月分泌最旺盛,有效期通常是两年。所以多巴胺被称之为“爱情物质”,当关系日趋稳定,多巴胺的分泌减少,激情也散去了。
从另一方面讲,这一阶段的交往很浅,很少涉及具体和复杂的事务,人们在这个阶段也能够很好的伪装自己,尽量展现出性格中善良友好、宽容大度、幽默谦让的一面,更有耐心和同情心,真正的性格和情绪被暂时掩饰起来。
这个阶段的两个人还没有展示出真实的自我,没有共同经历生活的考验和生活的洗礼。人们看到的对方(也包括自己看自己)都是在荷尔蒙的作用下,一厢情愿的,想象中的加了层层“滤镜”的形象。
第二阶段:磨合、幻灭期。
随着关系的深入,两个人交集越多,共同饮食起居,甚至结婚、生子,两个人的生活完全绑定到一起,到这个阶段,荷尔蒙和激情散去,伪装和滤镜被一层层卸去,通过不同的事情,真实的人性展露无遗,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这意味着两个人的三观要放到一起磨合,最初重重滤镜下的形象不可避免的幻灭,价值观、生活习惯、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冲突,权利和控制欲引起冲突,争吵愤怒怨恨和抱负......两个人的关系会不断被挤压重塑,如何控制分歧,达成共识和理解,对于任何人都是挑战。
能否处理好亲密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童年时期所形成的性格,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更能够营造健康可持续的亲密关系。但这样的人实在太少。绝大多数人都极度缺乏关于亲密关系的教育和训练,两个人就像一条单薄的小船毫无准备的在原生家庭和社会洪流的裹挟下,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搏击。
这个阶段是亲密关系的主体,占据了关系的绝大多数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内省和积极改变,很多关系关系在这个阶段止步不前,陷入无休止的内耗,有的最终走向解体。
第三阶段:内省和启示。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说,与其不断消耗彼此,苟延残喘,还不如彼此祝福,好聚好散。曲终人散当然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但是需要明白,如果人们还想继续跟别人交往或再次结婚,再次进入新一段亲密关系,那么还会遇到同样的考验,同样的问题。如果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不能改变,那新的关系很难有更好的结局。分分合合不过是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
所以,无论一段关系的最终的结局如何,如果一个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希望变得更好,就需要足够的内省,并争取得到启示和改变。
在亲密关系中最能见到一个人真正的人性,一段亲密关系的好坏既取决于两个人的本性如何,以及两个人是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对方做出改变。
草率的开始或结束一段关系,都是对生命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