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追梦记,柏林国际电影节开幕片《职场心计文学梦》欢喜首映全网独播
“有人认为爱是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一度成为网上描绘爱的金句。
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出自塞林格的《破碎故事之心》。

J·D·塞林格作为美国传奇作家,最为人知的要数拯救了一代迷茫美国青少年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位作家出生于犹太富商之家,成名后,却把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躲避人群上。
有人说,塞林格离群索居,是对纯真的一种坚守。但在塞林格隐居人群之外时,我们仍在关心:塞林格究竟在做什么?
2014年,一部名为《我的塞林格之年》自传出版。在这部作品中,一个高高在上的塞林格似乎被具象化,他仍是文坛不朽的精神偶像,却更具备人情味。

该自传红极一时,后被奥斯卡提名导演菲利普·法拉多改编为电影《职场心计文学梦》。
作为一部“她”电影,作品中女主角乔安娜的自我探索,和塞林格的故事交织,构成了一部令人沉醉的九十年代复古故事。
文青女孩奇遇塞林格
点燃落魄生活文学梦
1995年,渴望成为作家的乔安娜一时脑热,翘掉学校课程,在纽约某家文学经纪社找了份助理工作。
她和成千上万来到文学社、出版社工作的女孩一样,做着最基础的工作,珍视着自己心中的文学梦,期待着梦想发芽的那一天。
每每路过橱窗,看见墙上的画像,乔安娜都觉得那些大师的名字仿佛有种熟悉的魔力,他们现实生活中和她从未谋面,但她却对他们感到非常亲切。

上世纪90年代,私人电脑已经推出很久,可这家文学经纪社内依然保持老旧的作风。所有内容都要用打字机手敲出来,公司内氛围昏昏欲睡,古板得不行。
乔安娜的上司玛格丽特,是一名独断专行的“暴君式”经纪人。
在出版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玛格丽特对自己的市场判断非常有自信,她把代理经纪业务当成纯粹的生意操盘,对于字里行间的真意不屑一顾,也非常排斥任何想成为作家的雇员。

和预想中不同,对文学仅怀着一腔热血的乔安娜没有立即得到玛格丽特的重用。
当别人能阅读手稿的时候,乔安娜只能对着录音带做听写工作。作家间的聚会,也被迅速排除在外。
工作之内,乔安娜能获得满足的任务,就是阅读全世界寄给塞林格的信件。信中的自述将她代入书粉们如梦境般光怪陆离的人生中,可以让她的文学梦驰骋一会。

但按照规定,她必须以固定格式写拒信,并且销毁来自粉丝的所有信件。
这点让乔安娜十分不解,她开始把粉丝的信件带回到家中,并以个人口吻给粉丝回信。乔安娜的好意并没有收获理解,反倒为她惹来了不少麻烦。

工作的不顺,生活的龃龉,理想的远离,让乔安娜的作家梦渐渐产生了动摇。
与此同时,身为助理的乔安娜接到了塞林格本人的电话,哪怕只写一小会,也不要放弃,塞林格这样鼓励电话那头的乔安娜。

徜徉在文学经纪的世界中,被各种各样的杂念裹挟的乔安娜如同冲破云层的海燕般,最终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声音……
《职场心计文学梦》取材自作家乔安娜·拉科夫的真实经历。
电影中塞林格要出版的《哈普沃兹16,1924》确有其书,出版于1999年,如电影中讲述的,这部时隔34年问世的作品,最终授权给了一家非常小的出版商。

电影虽然用塞林格串联起全片,但并非是挖掘塞林格私生活的八卦小报式作品。
在电影中,塞林格多以侧脸、背影、肖像出现,他的存在更多像是指引乔安娜前行的灯塔。而这部电影和自传一脉相承的,是讲述在塞林格的影响下,一个女孩如何追求梦想的过程。

塞林格之子马特·塞林格曾说,塞林格认为世界并不比一场梦境更真实。
“什么是自我?什么是真实?到底我是谁?我父亲每天在进行关于自我、我是谁的冥想,他自己就是这样的实践者”。
神似多过形似,在追求自我上,《职场心计文学梦》可谓是得到了塞林格的“真传”。

“异形女王”韦弗挑大梁
“她主题”破除女性迷茫
《职场心计文学梦》在塞林格之外,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可谓精彩。
提起魔鬼上司和职场小透明,观众多会想到《穿普拉达的女王》。

比起逆风翻盘的爽剧套路,电影中上司玛格丽特和下属乔安娜,在后续故事中,显然更像是导师和学生间一种柏拉图式的相互赞赏。
在电影中扮演玛格丽特的西格妮·韦弗,最为国内观众熟知的作品要数《异形》系列,她所塑造的太空女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曾登上过《时代周刊》封面,她本人也被一些粉丝成为“异形女王”。
2020年,已过古稀之年的韦弗在拍摄《阿凡达2》的过程中,还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水下憋气长达6分钟。
在采访中,韦弗毫不掩饰她对《职场心计文学梦》剧本的喜爱,在她眼中,女主角乔安娜在进入社会前的挣扎真实而动人:“就是有那么一个年纪,我们追逐着看似虚无飘渺的梦想,哪怕明知机会渺茫,也义无反顾地被那个梦想的雏形所深深吸引”。

《职场心计文学梦》的作者乔安娜·拉科夫曾犹豫动笔写这部小说,她担心和大作家塞林格这一段小小的接触,在读者眼中,会是一段无足轻重的经历。
但自传的大卖打消了她的念头。她意识到,或许是那段踏入社会前的成人礼,那种尽管青涩,却努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的努力,和读者发生了共鸣。

电影也用篇幅提及了作家蕾切尔·卡斯克的《拯救阿格尼丝》。
“我认为这本书是讲父权制如何把僵化而可怕的女性化观念强加到年轻女性身上,如何麻痹她们,剥夺她们的尊严”。
电影借角色卡斯克之口,告诉女性做自己才是最酷的事情。这个小小的细节,和主角玛格丽特的逐梦旅途一起,让《职场心计文学梦》成为一部蕴含女性自我探寻成长力量的“她故事”。

尽管塞林格已经逝世多年,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依旧值得反复咀嚼、思考。
走进被塞林格作品浸润的文学人生,《职场心计文学梦》欢喜首映热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