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是一部帝位争夺史》陈再明22、4、29
二,选君方式的"忽里台″和″取汉法“
(一) 大蒙古国时代的″忽里台"
成吉思汗登上大讦的宝座,正式成为大蒙古国的元首,便是由各路贵族齐集斡难河源,举行盛大聚会推戴的。这样的大聚会,蒙语称″忽里台″。它大致分三步进行:一,是确定候选人,他由大汗生前指定。二,是在大汗去世,汗位悬虚的情况下,用皇子或称制皇后的名义发布召集令,令黄金家族成员集中于指定地点与会。三,是举行选汗仪式。
导致这个忽里台走向衰亡,从而使帝国走向分裂的因素也随着发展起来。其主要方面是:一,随着帝国疆域的日益拓展,"黄金家族"成员对财产和权势的慾望也随之膨胀。二,帝国的势力范围扩大了,活动在不同地域里的″黄金家族″成员,接触到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和政治派别。于是,忽里台制度的内核变质了,代之以起的是争斗与强权。
(二) 元朝时代的"取汉法"
蒙古忽里台选君方式,严格说来,仅仅与游牧社会的原始部落制相适应的。成吉思讦的后人们进入汊地后,经济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中心也从蒙古中部的和林,转到蒙古东南部的上都,最后又南迁到大都(今北京)。
在这重要转折关头,以元世祖忽必烈、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等人为代表的部分君主和大臣曾试图″取汉法″,以挽救自成吉思汗以来的君位继承危机,让本民族原来变易不定的选君方式,走到制度化、法典化的轨道上来。
然而,成吉思讦时期分封的″黄金家族″的大批亲贵,仍长期驻留在″漠北"地区。于是,每当皇位更迭之际,他们总是借助忽里台这个″祖宗成法″,去申张自己的利益。在旧制新规的不断冲突下,汉蒙两家在皇位继承制度上,始终未能协调一致。因此,派系纷争,骨肉相残的宫廷斗争,也就层出不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