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墨读《资治通鉴》| 魏、韩、赵三国联盟破裂(周纪一-11)
韩、赵联军伐魏
魏文侯时期,魏国团结赵、韩两国,并成为三国之首。到了魏武侯时期,公元前386年赵国公子赵朝作乱,与魏国军队一起攻打赵国邯郸,未能攻克。之后魏、赵两国之间有了裂痕,多有发生战争。至公元前369年,魏国大夫王错出逃投奔韩国。赵国乘魏国内乱,联合韩国出兵攻打魏国,包围了魏国都城。赵成侯建议杀掉魏罃,立公中缓为魏国国君,然后让其割地后再退兵。韩懿侯不同意,认为杀死魏国国君是强暴行为,割地后才退兵是贪婪的表现,提议将魏国分为两半,则国力落于宋国、卫国,就不足以构成威胁了。赵成侯不赞同。韩国乘夜离开。赵国也只好退兵。于是魏罃YING杀死公中缓,即位称为魏惠王。
司马光在评论中提到,太史公司马迁说:魏惠王之所以能保有性命和国家,是由于韩、赵两国意见不同,彼此不和。如按照其中一家的办法去做,魏国一定会被瓜分。所以俗语说,国君死时,没有继承人,国家就会被击破。


【我有话说】“意见不同,彼此不和”是两层意思,一是就事,二是就人。要在一起做事情的人,可以意见不同,但是彼此要和。彼此不和,能在一起做事可能是因为一时眼前的利益,但也是看不到长远的共同的利益的。
你有话说嘛?欢迎留言~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