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身边的这些不易的人
不想再对自己的生活做总结了,发现总结并没有什么用,总结的过程都是烂的,总结的最后都是充满希望的,循环往复而已,今天也记录下其他人吧。
今年是全球疫情第三年,上海同事、长春的朋友居家两个多月了,每天6点起床抢菜,抢到也罢,有一段时间还是经常抢不到的,同事笑着说她要开始吃蛋炒饭了,也有同事已经泡面馒头好久了。看着她们从每天的焦虑,开始渐渐妥协,谁也不知道,从3月份到现在会“闭关”这么久,她们的22年错过了整个春天,或许还会更久。好在,没有很多的经济压力,也依旧身体健康,或许还算是幸运的。
今年也是互联网大裁员的一年,失业的好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留在工作岗位也继续忍受“加量不加价”的劳动果实,去与留没几个人是好受的,都不过是不同方式的挣扎苦苦。听说有人长时间被裁和疫情居家,长时间没有工作无法负担生活的重担而跳楼自尽,不寒而栗的同时更多的是心酸。一个同事部门在招人,他说面了一个40多岁的人,面着面着就哭了,两年没接触面试中的内容了,可还是坚持着自己可以干,可以做得到,只要相信他。其他的不用多猜,这个年龄一定是上有老年有小的基本标配,就已经足以让一个人妥协。我们部门一个组长40多岁了3月份被裁,近期突然加我微信,疑惑中通过了,寒暄了几句看了她朋友圈,发现她去卖保险了,怪不得!但却并没有因为加人目的的单纯性而感到厌恶,还更多是理解与难过,放得下面子,就足以是一种勇气。好在,他们依旧身体健康,依旧努力向前,或者还算是幸运的。
我的同事,大学时候父亲因癌去世,去年年底妈妈也患了癌。她自己在北京工作,时不时回家需要照顾妈妈。工作不顺利,或许也可能是不适合,举步维艰,整个人被焦虑笼罩目光无神。或许也还好,不会因为看病而造成经济压力,也没有变成被裁的一员,每天还可以在喝到新上的奶茶咖啡和吃自己喜欢的美食中满足。
我的高中同学,今年在北京定居了,这里边的多少不易,只有她自己知道。我去过她家,连小卖部都没有的山村,她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从小到大努力学习,大学之后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挣钱交学费,考上研究生后也再没花过家里一分钱。她是我身边努力、认真、热爱生活的实例,用心对待自己身边的人,生活也依旧维持着该有的体面,她的老公和她一样努力,两人最终在北京留。我一直觉得,这是她应得的,生活该给她的回馈。而以后的生活,她必须一直努力,不能停下脚步,而且走得更快。
而我呢,没有具体的遭遇值得一提,却依然过得举步维艰。可能我的内心不够强大,我不喜欢我现在的工作,可是从2月份开始找都没有找到新工作,每天每天只能在苟且中度过,钱和快乐一个都没有。后来明白前边中下的不努力的因,都是后边的果,之前欠下的债迟早都是要还的。即将30对的大龄人士,工作生活一塌糊涂,好像也很少真正的朋友,以为早已克服的独孤,今年又一拥而上。甜甜的恋爱可能我也不配吧,到了这个年龄都被现实化了,居然开始动摇了阿花与阿发的生活,有点可悲,也可能是生活本身。我好像从来就与这世界格格不入,活着虚无中,一只没有被驯服的生物,那活在虚无中是不是该用游的呢,那就往前再游一下试试。
以上都是作为旁观者的我的臆想,也许说的有几分对,也许说的都不对。生活一定有偏爱的人,但生活却不会真正放过谁。是生活的错么,生活好像也没错,因为它真实存在却又不存在,不存在的东西怎么会有错呢。那为什么我们总是这么难呢,我无数次的问,却没有人能回到的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