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黃昏深闭门
李重元的《忆王孙·春词》中是“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我把黄昏代替了梨花就凑了标题。此处已经立夏,本来也没有梨花可看,有没有梨花带雨的景发骚人之思。南北的春景和此处还是大有不同,人们的心却是一样在这个时代,遭遇同样的生活境遇。尽管人们的富贵穷通不一,都在为自己的意识形态和认知受苦,久了不会觉得苦,透透空气,回想一下,还是有点苦。
一些智慧的出处,完全是来自事后回望的感慨,人们总相信这样的模式,事后复个盘,得出个结论,改正之后,下次就不会犯。事实上,来来往往的事情不相同,人的心智的反应模式还是样子,输入输出的机制一样,又哪里存在更新呢?除非推倒重来。人们欣赏的是某一种心智反应模式,并且接受到了其中隐藏的情绪。这个东西就像晴天、雨天、阴天一样,太阳和地球的运作模式没有变。
这两天都是黄昏落雨,没有太阳,人的就会比较低沉。疫情很严重,基本上已经就是奔着群体免疫去了,所以不断的有死亡的消息传来。台北的人包含官方还没反应过来,以往的那种隔离,切断传染源的做法,只是心智上的旧认知的延宕,与当下的事实完全无关,只是为了维系一点微弱的安全感。所以这点寄托背后的那个恐惧是被无限放大的,现在的传媒手段更是可以这个恐惧在人潜意识灌入的更彻底,当下反应的麻木与无惧,实际上是一种虚弱。虚弱就会认不清当前,更何况要做出决定呢!现在已经是进入完比拼个体免疫力的时候了,所以个人的自我健康管理,以及健康水平的提升成了关键。
人们最容易忽视恰恰就是我们赖以为生的身体,它的具体状况则么样?不知道。每天用它干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每天给它喂了些什么?不知道。简直是身体的暴君呐!有一天它出问题了,开始六神无主,寻找医生。生病有时候会让人很容易看清楚生命,只是这个代价大了点。社会治理也是这样子,尽管人们都在说高瞻远瞩,提前部署,到头来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英明睿智神武那都是故事。
睡眠、饮食、运动,人人所作之事,只有配合身体的规律才能改善健康,加班蛮干的模式在工作上无用,这一套在身体上怎么会有用。我自己感觉,往往最简单的道理,最容易被遮蔽。人的心智似乎都喜欢高级的东西,对,垃圾也喜欢高级的。就是这么奇怪。
故事很动人,情绪很撩人,说话很无聊。写点无聊的话,感慨一下,也显得咱有点智慧,自我感觉良好,有助于保持精神愉悦。
附上一则《稽神录》的令人啼笑的事:
江南太子校书周延翰,性好道,颇修服饵之事。尝梦神人以一卷书示,若道家之经,其文皆七字为句,惟记其末句云“紫髯之伴有丹砂”。延翰寤而自喜,以为必得丹砂之效。后从事建业,卒,葬于吴大帝陵侧,无妻子,惟一婢名丹砂。
到底是梦中神人骗人?还是自己骗自己?
坡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坐禪用心記(瑩山紹瑾禪師) (4人喜欢)
- 春天的茶 (2人喜欢)
- 《陶弘景事跡類編》一卷 (3人喜欢)
- 《桓真人昇仙記》(後面非常有趣) (7人喜欢)
- 我服了Deepseek,给我真拍舒服了。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