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幼儿武术教育理论培训之幼师访谈

幼师们在理论学习中

9月22号北京市幼儿武术教育实验区的首次培训、第一阶段的武术理论及少儿武术教育理论课后,来自密云区各公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们感到非常新鲜和兴奋,为了了解大家的学习感受,对其中三位有代表性的老师进行了访谈,应老师们的要求,访谈的发布采用匿名形式。
老师甲在分享学习感受

老师甲是一位对武术毫无了解的“武术新人”,平常也不太擅长运动。但这次理论课上讲的关于武术的文化内涵和对孩子各方面益处打动了她,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对武术的学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并且希望在回头作为二传,教自己园所的同事和孩子时,能够向大家说清孩子习武的好处。因为这些好处不光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和道德品质上的。老师表示,要说清这些很不容易,自己还需要回头多复习,消化吸收今天的理论内容。比如习武对孩子生长发育的益处,就需要大量的生物学和医学知识作为支撑。而这些知识对于自己平常在工作中带孩子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这次学习对自己来说是种全面提高的机遇与挑战。
老师乙在分享学习心得

老师乙是位对武术和体育有着一定了解的“爱好者”,但这种爱好只停留在欣赏比赛、看看武术电影上,自己没有实质参与过系统的武术练习。他对武术的理论之前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幼儿武术却没有关注过。他感慨地说,作为幼儿教师,没有去想把武术和幼儿教育结合起来,是不合格的。在课程中,授课老师庄老师讲到幼儿武术的核心是建立幼儿对武术的兴趣、让幼儿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老师乙对这点印象深刻,也非常赞同。他说,因为对武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担心孩子在学习武术时会频繁出现受伤和过量练习影响生长发育的问题,但是庄老师的讲授化解了他这个疑虑,让他明白幼儿武术的重点并不是练出多少武术水平,而是在武术的练习中身心更加健康,并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感。现代社会的武术,更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
老师丙在分享学习体会
老师丙则是一名长期的舞蹈练习者。她说,“舞”“武”二者相通的地方很多,比如都练身体的协调能力,都求节奏感等等;但最大的不同是,舞的核心是艺术美,而武强调的是精神美。不论学习还是传授武术,重点都应该是把武术的精气神给传承下去。老师丙非常热切期待接下来的武术操教授环节,她说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到意,才是真正的练武,自己终于有机会以一名“舞者”,来做一名“武者”。作为官方对少幼儿武术教育的推广,北京市开启了幼儿体育武术实验示范区的活动。该活动旨在于幼儿园中切实普及幼儿武术教育,提升幼儿教师的幼儿武术教育水平。作为该活动的第一站,密云区的首次成功亮相起到了很好的开门红效果。本号将以系列文章对密云的该次培训进行全景报道,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幼儿武术教育。总指导:王天明(关心下一代少幼儿武术领军人物,中华幼少儿武搏产业发展导师,中华幼少儿武术学科带头人、第一人)供稿/编辑:陈 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