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小孩。
我不想要小孩。 原因不是我不喜欢小孩,或没有能力抚养小孩。 甚至也不是因为养小孩会失去一部分的自由。 今天早上醒来,读书、做笔记、学德语、遛狗、学习今天的普拉提知识,我意识到了让我放弃生育权的真正的原因——我想要保留个体生命的长度。
很多人说,小孩给生命带来新的意义,小孩让生命一代代延续。对于早早实现人生价值的男性来说,的确是这样。但对于女性来说,即使喜欢孩子,即使幸运地拥有了足够的额外资源,也可能陷入如李靓蕾一样的困境,因为生理结构和母性的必然,孩子对于母亲,一定是高于自我生命的存在,母亲为了孩子,已经可以放弃生命,那放弃一部分自我和人生价值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粗略展望了一下,按照两个孩子估算,这个没有回头路的隧道大约是二十年。并不是说从怀孕到密集哺育的四年婴幼期之后,你就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而是在其逐渐脱离母体的二十年内,你都必须接受一个这样的事实:他人的生命通过你的血肉降临,他们的生命在你之上。按照现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变迁速度来看,这个时间很可能还会更长。
对于男性则不然,有孩子,不仅是地位和实力的象征,还是奋斗动力的来源。很大一部分事业有成的男性,在有了孩子,在新生命生存需求的挤压下,事业人生反而更上一层楼。虽不能以偏概全,忽略掉另一部分解甲归田,安心在家带孩子的奶爸,且我本人也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男女性别和自然差异带来的普遍现状,我想没有人能无视。
前天听奴隶社会和冯唐的对谈,一个观点让我印象尤深,女性比男性进化得更彻底。今天我挖掘了一下这个观点并梳理了一下时间线:第一阶段,从公元前4500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体力差异,这可以说是父权社会的根基;第二阶段,我们更熟悉的近现代,男性发现只要提供给女性学习的工具,社会劳动就能多一部分参与者。像我外婆,她是重庆建设厂第一位女工程师,也是理工大学为数不多的女教授,同时她还孕育了两个善良和优秀的孩子,并承担了所有家务,一生毫无怨言。在这个阶段,除却传统模式的不可撼动的影响,男性在智商上的优势,确也体现在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新事物新技术的游刃有余上,例如外公很快掌握了电子技术在教学效率和教研质量上作为工具的应用,较之外婆作为母亲在家庭和情感上天然的倾向,这种社会结构便能继续稳固下去。
而到了后现代的门口,同时呈现给男性女性的学习资料和信息通道呈指数级爆炸,女性不仅获得了同等的智识,还习得了理性来规束自己的情感,这使得女性在情感上的倾向演变为一种情商上的优势。放回社会背景里看,如今关于生育的各种争论便不足为奇了。
在祖国,人们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和低生育率发愁,试图用强大的舆论场去影响下一代的选择。
在对岸,美国基于宗教的生育原则争论,在相对自由的言论环境下,演变为了联邦制法则是否倒退回1973年前的社会制度争论。
昨晚梦见最好的朋友意外怀孕,她想说堕胎,却一直说成了避孕。醒来后,她正巧发给我推特的截图,我安慰她说,即使xx,即使xxx,即使xxxx,避孕技术的问世和效用也是不可逆的,总不能禁TT吧。
再一次,我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要让文明存续,不仅要让女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能力,还需要额外的机制来确保她们有生育的欲望,毕竟,无人生育时代还早得很。不能把社会难题简单推给年轻人,同样,生育问题,更不能简单推给女性。
起风了,我也来表一下态,站一下队,是的,我是一个进步主义者。
-
GAMA 转发了这篇日记
狗儿这几天不好,我工作效率就大打折扣,担心得不行,哎。 我妈现在打电话三五句不离赶紧找人生娃你现在已经年纪大了不行了没有value了,预见一场家庭大battle即将到来,还是赶紧润吧。
2022-07-16 10:42:01 -
幸福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5-07 12: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