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走的弯路,迟早会绕回来
一 创化后记
书接上回,我经过几个月的“无用担忧”后得到了学校的考研减免资格。在9月23日上午和保研的同学同时参加了面试,这个面试我完全就没有怎么担心,其实也就是走个流程,都是自己学院的老师,而且面试我的老师至少有两个是我熟知且有交流的。
上午去面试的时候,在楼下就遇到了我熟悉一个的老师,之前上过她的生化课,在她实验室去做过实验项目,也经常帮她忙。她看到了我,笑嘻嘻地对我说:“唉,你是来参加面试的吗?你好像在我们那一组唉……”我忘记当时回了句什么,我心里的感觉倒是记得,起码我看到她,这个面试是百分百稳了。我们采取线上面试,他们老师得在一间会议室全程录像,碰巧我借到了和他们同一栋楼的一间房参加线上面试。
上午等了两个多小时才排到我。我打听(旁听)之前的几个同学的面试过程:自我介绍,抽查专业问题,英语口语交流,最后是老师随便问问。大多数同学的自我介绍就是一个劲儿地介绍自己大学做过什么课题,得过什么奖,有什么任职经历……,而我就直接就另辟蹊径了,当然也是实话实说。大概意思就是我很普通,没有好的成绩,什么都试过但就是没有别人那么出众,后面说了一下我对水产养殖这个专业的看法,我说我不羡慕在写字楼的小隔间当办公族,也不羡慕在工地上头顶烈日的土木人,我看好水产的前景,我是学一行爱一行的人……这两三分钟的自我介绍把我自己都感动坏了,自我介绍一结束就开始答专业的题,我只会皮毛,瞎编乱造三个问题就糊弄过去了。等到了最后的环节,主持的老师就说我的自我介绍说得很好,问我想去哪个实验室,我说我想去原生动物实验室,他们就很吃惊,说我前面说得那么好,却选了一个与水产最不相关的方向。我当时也是笨,就有点哑口无言了,虽然我直接说出我内心的想法他们肯定也能理解:我需要不怎么竞争就能有资格读博、出国的实验室。
这次面试效果有多好,好到我大四的最后一门专业实验课老师在第一次课前见到我时,就问我怎么样,保研了没有(他以为我是保研的),我以为他认错人了,我说老师,我没有保研啊,我是创新人才。他说哦,他说很清楚地记得我的自我介绍,说我很普通的事,很与众不同。
第二天有实验室面试,一共七八个人到实验室面对面的面试,一半的人是保研的,剩下的都是创新人才,而我是这里面最拉的。实验室的大老板是个院士,我在倒数第三个,轮到我进去的时候显然他们都乏力了,我很正常地自我介绍,说到最后,来了一句“如果我能进实验室,我可能不是最好的,但肯定不是最差的。”这句话一下就点燃老师们的热情,会议室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大老板让我复述一遍,旁边的老师帮我说了一遍,看到这样的氛围,后面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同天下午,我得知这两个面试都过了,顿时轻松下来,大半年的担忧现在开始真正结束。
二 考研
要是正儿八经地算我开始考研的时间,那怎么也应该把时间线提到七月8号前后,那时候刚看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就开始了每天在教室学习的时间,每隔一天都会去海里游泳,每天疯狂刷电影和美剧,开始看《卡拉马佐夫兄弟》,一天学习的时间最多两个小时。这样一直持续到了九月末,这几个月我一直都只在看化学和英语相关的知识。在网上找的徐涛的盗版视频也等到10月23日才看完,看完政治之后也才开始专业课之一(普通的动物学)的复习,而最后一个专业课-普通生态学的复习一直等到了还剩40天就考试的时候才开始。所以总体看来,我的备考时间是很短的,但短归短,这段时间给我的印象也是大学最深的。

整个考研期间,我的作息都十分规律,每天近8个小时的睡眠,三餐规律且健康,无病无灾,每天路线都差不多,单凭这几项我觉得这段日子就比大多数人,甚至是我大部分时间都过得好了。
这段日子有苦也有笑,每天醒来都知道干什么,而且还要抓紧时间,而不是要躺在床上想想先。我每天在图书馆十余小时,但平心而论,真正有效率的时间大概是一半。因为我总是会花一些时间看B站的搞笑视频,而且喜欢观察周围的人,更不用说我越是在紧张的11、12月,越和同学出去打桌球。抛开对考研本身的担忧,那段时间太美好了。

在学校考研相比自己在家或者一个人去外面自习室备考有很多好处。我每天在图书馆见到的都是同一批人,大家基本上每天作息一样,做的事都一样。我一直喜欢在同一个位置坐,直到被陌生人侵占或者周围有敲键盘者、鼠标狂点者或者是情侣。不知道其他人是作何感想,至少对于我来说,每天能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努力备考,我的心就懈怠不下来。此外,我觉得考研不仅考的是应试能力,其实也比较考信息收集能力,后一点,真的就是证明了在哪里考研都没有在学校考好。

去年12月有一个新闻说的是宁夏一些考生没有在打印了准考证后就断网备考了,结果宁夏当局后面发布了要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的信息,很多人就没有看到这条消息就被禁入考场了。这种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因为我有考研的室友,每天会和很多同学讨论每天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大部分人之间是信息互通,资料共享的。比如,徐涛政治课视频,他出的书,还有在后期出的试卷,我都是用的同学分享给我的盗版,对于政治,我就买了徐涛的背诵笔记,肖1000和肖四肖8。我所有专业课资料全部没有花钱,资源太足了。在此我不得不说,在这个全民考研的时代,B站和微信公众号真的也帮助了大多数人,我去年吃饭都带着手机耳机听的是网上的人讲政治,讲化学……
感触最多的是我们的讨论圈,我和其他三个转专业的同学从大二就建了一个专属我们的转专业群,就我们四个,现在我们三个人考同一专业,一个人考学院另一专业,但考试内容只有最后一场的一半不一样。所以我们所有问题都会发到群里问,大家基本上会的不会的都会在群里讨论。然后就是在图书馆的背书室,我们每天早上一去会都坐在那里背书,晚上九点半之后也会在那里背书,期间就是把线上讨论搬到线下,大家可以手把手地教。当然,线下讨论圈就不止我们四个了,而是所有熟人一起,所以备考也不是很难,真的做到了有什么难题大家一起解决。

我在12月后,我每天开始加强专业课和政治课的背诵,虽然有创化加持,但我还是怕我要是发什么疯,连国家线都过不了,那后果不堪设想。我记忆最深的是,每天学累了就会在图书馆的书架边靠窗户的地方,背靠暖气,脚抵书架坐下,开始默背,坐累了就开窗,站着背。

每天看着天空,吹着冷风,有时盯着对面楼里的研究生们看,心想他们真辛福。

12月25号,圣诞节。我上午5点50就醒了,因为晚上根本睡不着。早上6:30坐校车去另外一个校区。大雪纷飞,路上都结着冰,我们穿过滨海大道,近处和远处的海都是一片灰色,毫无生气。上午考完政治,我吃完午饭,拿了书包在体育馆里坐着复习下午的英语。我从来都有午睡的习惯,中午没有睡午觉,天气又冷,我的鞋还很清凉。下午考试的时候我坐第一排,面前的老师和我面对面,虽然他没什么动作,可是还是相当于有个人盯着你做题。我又困又冷,大脑十分清醒,但眼皮都睁不开。三个小时终于还是熬过。考完就坐校车回来,买了桶泡面、鸡腿快速吃了,然后收拾收拾就去图书馆继续复习了。25号晚上的图书馆门可罗雀,因为大多数考研的同学都有在另一个校区租地方住,学校和我作息差不多的人差不多都走了,所以感觉很冷清。但我还是在坚持。那天晚上很困,睡得很快。第二天照旧,只是中午在体育馆就完全沉浸复习了,因为是最后一场,我不想因为浪费了一个中午或者是午觉而浪费一年,所以很专注地做考前复习,最后一场专业课,考场全是同行,全是同学,舍友,除了监考老师不认识,其他人几乎都认识。
考完后,终于解放,我第二天对了一些答案,虽然不如预期,但是只要不出现考生信息栏写错或者条形码异常这些不可抗力的情况外,我应该稳了。人算不如天算,才考完三天,我大祸临头。
三 延毕
12月30号上午,我10点才到图书馆,准备惬意地看点文献,好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做正事之前我先在网上随便看看,看学校官网,看教务处官网,看学院官网……我进到教务处网站,在培养方案那一栏细看,看到了一个我没有修过的必修课。因为这个网站比较不稳定,界面复古,信息滞后,给人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所以我一直以为这上面显示的东西只是个参考,具体情况会以各个学院具体安排为准。因此这个课我考研之前也看见过两三次,我准备问问的,但一来二去就给忘了,有次想起来了,又想着现在在考研,有什么问题都拖到考完再解决就得了,也不用打扰大家。这次我有机会问了,我就在群里问大家学没学这个课。我以为大家和我一样都不知道这课为何物,结果他们三个都说学了!
由于这是专业必修课,按规定我没修要么就用同一板块的课程替换,不然就只能延毕,但这个板块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课来让人多修,所以按道理来说,我铁定要延毕了,延毕意味着没有毕业典礼,没有读研资格……
进一步查发现这个课,只有一学分,而且是在大一结束后的夏季学期开的课,听同学们说这是一个讲座课,总共16个小时。细细想来,我没有选这门课的原因有两个:1)大一伊始,我就找现在这个专业的同学要了专业的培养方案,上面写着——2016级本科生开始执行,这个版本在教务处官网也挂着。

一直以来,这版培养方案的总要求学分是155分,工作技能必修板块是22学分。我整个大学的课都是按照这上面的课程来修的。而选课系统上18级学生毕业要求是工作技能必修23分,总学分156分才能毕业。

2)我是转专业的学生,系统的推荐上课顺序全都不是我要转专业的课,我本来可以点进这个专业看下学期应该修什么,可能我那个时候没有看到/看清楚这门课的性质,或者是因为不信任教务处而信手里的培养方案,没有选这门课而选了另一个校区的健美操课。那个夏季学期,我健美操上的很舒服,身材真的健美了。
我在图书馆十分焦急地问了几个同学,他们都说已经学过这门课了。我马上在发消息给教学秘书,连发三条,没有回,然后抄起iPad就冲向图书馆隔栋的办公楼,她在这里办公。见面我说明了问题,她指着我手里的培养方案说:“这是16版的,哦,是变了,你应该用18版的。”我又和她说了我刚考完研,我害怕延毕,她说她不确定,让我先写个情况说明,她要和学校教务处讨论讨论。
我回馆立马写了一个说明,发给她。她没什么回应。我又跑去她的办公室,碰巧她要去吃午饭,她问了我一些创化、考研的问题,然后问我有没有多学一些选修专业课,我立马回去把课名发给她,期待她能给我带来什么希望。此后,开始了漫长的担忧生涯……

那天中午没有吃午饭,就是什么事也不想做,而且就算做了也可能是白做。想起之前那么煎熬得到了创化的名额,通过了面试,经历了三四个月的备考,还有三年多的大学学习,这些我都尽我最大的努力做到极致,苦心追求的结果最后可能会因为没有选一个16小时的课而作废。其实自己的努力白费了也没啥吧,自己吃点苦完全可以接受啊,但是人是社会的人,只是我联想到延毕之后,我的同学,舍友,还有家人朋友们会怎么怎么看我就捶胸顿足。一个人走在学校,我羡慕这里的每个人,大学生、研究生、甚至说这些教职工,他们的生活没有延毕的烦恼,看起来好幸福,延毕之后的每一秒都应该是痛苦的。
第二天,我上午又去找了她。我想的是昨天上午写了情况说明,他们下午就应该讨论了,但是一去,她说还没有那么快。
等了一周,我又去找她,她见到我,我还没开始说话,就说,你又来了?没那么快,这事需要按照程序来的,现在我们在忙别的事,你放心吧,你给我当了一年的助理,我不可能不让你毕业的,下学期,下学期开学在来吧……她边说边拍拍我的肩膀,对她来说这事完全小菜一碟。
她的话安慰了我几天,但是我一直奉行“在鱼儿尚未出水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政策,所以在这件事没有完全解决时,我真的放不下心。更何况,她要是到时候没有给我解决,她可以只对我说,不好意思,你这个情况特殊,你只能延毕了。这件事对她来说就是一句话,仅此而已,而这句话压在我身上就是一座大山,是永远刻在记忆里的,如果我真的延毕,这完全会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艰难地度过期末考试,艰难地熬过春节(目前没有过过如此焦虑地过春节,每天都是两点左右才能入眠)。这几个月我是真的一点都笑不出来,我害怕看到考研相关的信息,我害怕讨论毕业,害怕回到学校。虽然我心里明白,我现在什么都不能做,做什么也是于事无补,但就是放不下心。如果哪天过得稍微开心一点,顺心一点,我也会在睡前想一想这件事,祈祷一下,就好像这件事的完成是需要几个月的连续祈祷才行,我也借此提醒我自己,目前所获得的一切都是如履薄冰,危如累卵。
2月18号回学校了,考虑到她日理万机,而且是开学,有很多事情需要她处理,我不希望她觉得我很烦,所以又等了几天,恰好等到考研成绩公布的日子,我所有科目都过了国家线,事实上我的分数不需要创化也能考上,而且还多了10分左右。

这算是一件可以汇报的事,然后鼓起勇气发消息给她。上午十点发的,她下午两点多才发,并没有给我带来一丁点的好消息。

她滑雪扭伤了!我的假期,稍微享乐一下我就视为是对神的不尊重,是对祈祷的亵渎,他们居然都可以滑雪,受这种富贵伤,我一百个羡慕。我上网查了一下,说是韧带撕裂一般只需要2-3周就可以下床走路,我静静地等。
我22号知道考研成绩,我一直不希望家里的人来问,因为我想直接告诉他们我能顺利毕业,顺利读研的消息,而不是这种虚假的考上了的消息。所以我一直没有宣扬,而且我的家人连我是哪月考研、考几科不知道,我认为我根本就不能和他们讲明白这个问题。但是26号我的大姐来问了,我和她说了成绩,她就问我是不是考上了,我说是的,但是随后又说这不意味着能顺利读研,我说我现在忙着毕业……她似乎选择性眼盲了,发给我188的红包,我收了,无言。马上爸爸又给我发了一个188的红包,还问我吃饭了没有。我回了两个字“吃了”收了红包,无言。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他发句语音说:“黄建军,别人给你发红包还是说句谢谢啊……” 同时,在家庭群里,二姐,爸爸又都开始发红包,说什么祝我学业有成,但我没有收了。
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在群里说,我现在毕业出了点问题,考是考上了,但是如果不毕业也读不了……所以不要在给我说收了红包没有说谢谢的话,我宁愿不要这红包……他们不懂,一点都不懂,他们以为什么都像高中考大学那样简单,考上了就是能读。妈在群里说了句:顺其自然吧。顺其自然,又是顺其自然,她在我高考等成绩的时候也是说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她的高级词汇,是她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当然他们只会说这句话!我怕他们看不懂这个问题,我只是说了我毕业出了点问题,她甚至都不问一下我现在能怎么办,有没有什么补救办法,甚至都没有其他有亲情味的话,顺其自然,只有顺其自然。
妈说了五个字后,群里的人都散了,好几十天都无言。
当时实在是感觉我在世上没有一个能依靠的人,情绪很激动,把所有对话框都删了,所以事后想看看聊天记录都没有。
另一边,在实验室,我们同实验室的人都开始进实验室做毕业论文,师姐带我的时候老是说你读研后也会有自己的一套枪,也会有什么课,什么福利,有老师专门来收集我们要进实验室学生的考研成绩,确认我们都考上了之后又开始收集我们的个人信息,给我们开了实验室的门禁,在门口的in&out板上写上我们的名字,并让我们开始每天都来实验室,不要缺勤组会……一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已经完全就是一个研究生了!我表面很附和,可内心是十分忐忑的,因为我怕我没有资格,我怕我超前享受了研究生的待遇,我有时看着同实验室的同学,无比羡慕他们,可以说是无忧无虑了。

我估摸着教秘痊愈的日子,在20天后又给她发了消息。

看完这个我真的放心一大半,祈祷的频率减少了,但每天晚上这件事还是会过一遍脑子。四月,城市封了,学校也封了,她进不来,所以我猜她也一直不会办理这种看起来“非紧急”的事。我在系统提交了替换申请,希望把一门其他板块的选修课替换成这门必修课。寄希望于她能上这个网站看看,给我通过,不要给我审批拒绝。我几乎是每隔三四天就查看一次,这样持续到四月下旬。我看到教务处的课程替代通知,才发现这真是如教秘所说,需要一定的程序,需要特定时间段。

这个通知出来三天后,我看见了,审核通过!

在毕业审核这里,我也看到了学业完成度100%的表格。

战战兢兢的学分问题终于解决,接下来就是等毕业论文写完,答辩通过后就能顺利参加毕业典礼,等着研一开学了。
三月的时候我问过很多人,包括辅导员,他们都不知道有18版培养方案的存在,也就是说现在全校没有一份正式流通的18级培养方案,同级的同学除了我,他们都是选课系统推荐什么课选什么课,我这种精心选课的人倒吃了亏,我有的时候认为还好我有多修三四们选修课,不然替代都没得替代,不过细细想来这实在是太黄建军了,总是在规定之外给自己留些空间,留些备选方案,所以也算是理所应当。我在备考的过程中就准备写一个回忆录似的小作文,想着记录记录考研生活中的心酸和美好,到了后面发生这种事,我内心十分煎熬,更有要写下来的决心,可是,等到这件事完全过去之后,我静下心来,坐在电脑面前,再也找不到那样忧心忡忡的感觉,再怎么回忆也记不清当时有多么痛苦。所以,这个小作文我花了近一周才完稿,因为每次都被自己平庸的言辞恶心到了,描写的场景和情感完全背离了或者是远达不到当时的深度,每次写到不理想的地方就很难继续。但最终还是得写完,尽管没有贴切的语言,我就当是给我留个加长版的日记了。如果说边考研边写这个,或者是边在担忧期间边写这个,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那些时候没有全局视野,不知道这件事将会朝什么地方发展,是不是有新的转折出现,不能做到详略得当。什么时候写都不合适,因此这个文章注定只能是不入流的小作文。但好在重复的话语是有力量的,我在MOODA上每天都会说的那句“希望毕业顺利”是这段痛苦时光的最好见证者。

这段故事只发生在我的脑中,从头到尾只在我的脑中上演这样非生即死的大戏,我的生活表面依旧平淡如水。看起来我很轻松的得了创化,考上了研,还不用复试,一切少走的路,少吃的苦都在我的大脑里慢慢让我偿还。